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4月16日 星期四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15年04月16日   06 版)

        宋代妇女的价值取向

     

        孔曼在2015年第2期《中州学刊》上说,宋代妇女基本上建立了符合儒家标准的价值观,官绅家庭的妇女虽然遵循不予外事的传统古训,但又不放弃自身的责任,她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影响她们的儿子、丈夫,为国为家培养了许多忧国忧民、不慕虚名的士大夫;下层妇女普遍参与社会劳动,用勤劳的双手为国家经济贡献力量。宋代妇女在贤妇与慈母、家业与国事、责任与义务选择中,阐释了自身对社会角色与身份意识的感受和理解,对历史与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论语》中的“学”字解析

     

        刘汉林在2015年第3期《理论学刊》上说,在文本语境中,统计《论语》中的“学”字,涵义以“怎样学”为主;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学”处于“仁”与“礼”之间;“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是“学”的两个层次。从历史语境看,在社会层面,春秋时期由封建国家向地域国家转变,由宗法制向官僚制转变,由亲亲向选贤转变,使私学成为可能;在信仰领域,人们由崇拜鬼神变为崇拜祖灵再到崇拜个人,使“学”成为必需。孔子之“学”的能动性、人文性与历史相契合,促使“学而优则仕”制度化,儒学最终意识形态化,从而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样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