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3月28日 星期六

    每周评论

    《 文摘报 》( 2015年03月28日   08 版)

        更该关注多少人难以忍受高房价

        报载,央行日前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1.9%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太高,难以接受”,44%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4.1%的居民认为“令人满意”。

        “央行:超四成居民认为房价可接受”出现在网上,不少网友纷纷吐槽,认为数据很可笑。相信普通百姓最常听到的是有人抱怨房价高,少有人认为房价可以接受,更遑论感到满意。

        该调查是由央行推出,对象是储户。既然是储户,一般来说会有一定积蓄,但就是这类人群仍有逾半数人接受不了高房价。再加上,调查时间是今年第一季度,其背景是不少地方房价已经普遍回落,如此语境下,仍有这么高比例的人群认为房价高,更反衬出有必要继续挤出房价虚高的水分,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

        政府今年工作报告提出,“稳定住房消费,坚持分类指导,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说明政府已意识到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并正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正因如此,职能部门更应该关注有多少人难以忍受高房价。

        (《羊城晚报》3.24 王石川)

        保护文物不能总靠“追索”

        据报道,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的“肉身坐佛”,基本能确认为1995年福建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丢失的章公祖师像。福建省文物局则称,将提请上级主管部门,通过正规渠道,开展该文物的确认和追索工作。

        客观地说,国家层面的文保工作一直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近年来,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也是大幅递增,资金支持覆盖面进一步拓宽。重点督办和严肃查处一批文物损毁案等违法案件。但即便如此,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尤其是农村文物保护层面,仍存在着不少的疏漏。

        这就说明,仅凭一部文物法,抑或一个文物局,难以承受中国文物保护之重责。只有全社会都珍视文物价值,在文物保护上“锱铢必较”,更多文物才不会如“肉身坐佛”般,漂泊于国门之外而有家难回,靠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追索”。

        (《光明日报》3.25 邓海建)

        四处引进特级教师让人忧

        北京市朝阳区近日在其政府网站上公布:“自2008年起,我区连年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特级教师,共引进特级教师120余人,……我区特级教师数量一举突破200大关,较‘十二五’初期增长了三倍多。”随着北京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各区引进外地名师的进程也不断加快。

        不单北京,许多地方都在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以引进特级教师,省城挖县城的,东部挖西部的,发达地区挖经济落后地区的……这势必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这种影响将比硬件上的差距更恶劣。因为基础教育主要是地方财政投入,挖走优秀教师对输出地无疑是一种优质资源的掠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教育公平除了资金上的投入、硬件上的均衡,更多的还应该是师资的培训、培养。那么,一方面在投入,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在不断地破坏这种平衡,四处引进特级教师,这能不让人忧虑吗?

        (《中国青年报》3.25 刘柽)

        怎么破解“死不起”

        3月25日,《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发布显示,目前,北京地区的殡葬消费平均达到约42837元,而市区居民达80000元。

        丧葬费用持续高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虽然墓地和殡葬机构在全国大多是事业编制单位,其提供的服务应该属于社会公共福利服务性质,但其定价却有着随意、不透明和水涨船高的市场属性。而另一方面,虽然中国人爱讲“厚养薄葬”,“厚养”未见得人人认同,“厚葬”却是普遍认同的方式,从殡葬服务到殡葬用品,很多人的心理是不求最好,只求最贵。

        所以,“死不起”也许并不意味着“死无葬身之地”,而是说明了一些有权、有钱的人以另外一种形式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因而,要改变丧葬费居高不下的局面,首先需要每一个人都树立“厚养薄葬”的绿色殡葬观念,除此之外,殡葬业也应该回归其公益属性,殡葬行业涉及的民政、工商、物价等各部门的权责也应该进一步明晰。

        (《新京报》3.26 才让多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