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1月15日 星期四

    京城老百货的困局

    《 文摘报 》( 2015年01月15日   02 版)

        蛤蜊油、雪花膏、搪瓷杯、海魂衫、回力鞋……在不少北京人心中,这些都是抹不去的记忆,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货商场多数消失,剩下一些为数不多的老百货仍在坚持。

        1976年,从大兴插队回来的张志国来到了永安路百货商场,一干就是38年。商场从盛至衰,再到眼下的情况好转,他是亲历者。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老百货的“黄金时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永安路百货商场的销售业绩就不断地下滑。2000年前后,张志国所在的柜台,每天销售额不过三五百元,很多老百货商店都关门了。

        到2007年,转机突然而至。张志国发现自己的店里多了很多年轻人和一些媒体,他才恍然大悟,陪伴自己半生的商场,已经成了“文物”。靠着这股怀旧风潮,勉强维持的老百货翻了身,如今基本上每个月的销售额都能超过20万元。

        今日的老百货真能重现30年前的风光吗?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是找回了不少记忆,但真没什么可买的,就像蛤蜊油,即使买了也不会再用。”27岁的白领小陈虽然看到了不少自己小时候喜爱的东西,但却没买一样。

        除了经营上问题,决定老百货未来命运的还有“人才”。

        “现在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后继无人。”虎坊路百货经理张东玲说,在虎坊路百货,最小的员工也已经40多岁,其他几家老百货的情况也大致如此。老百货东西便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低、员工工资低。如果用高薪留人,可能就会让老百货失去低价优势。

        老百货还能维持多久?有人说只要消费者有需要,老百货店就能发展。也有人希望百货店向博物馆和体验馆转型,但这种转型能让老百货支撑下去吗?老百货的经营者和员工似乎并不看好。

        (《北京日报》1.9 孙超逸)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