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1月15日 星期四

    养老保险:比空账更可怕的是失去信心

    《 文摘报 》( 2015年01月15日   06 版)

        所谓空账,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账面上有钱、实际却没钱的问题,不能简单等同于养老金亏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封进教授介绍,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其实也是一种养老保险的模式,瑞典、意大利等国都在采用,被称为个人名义账户。在这一模式下,个人账户中并没有资金,只是一个记账账户,账户余额根据每年的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调整,到退休时按照该账户的累计余额发放养老金。

        不久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明确表示,个人名义账户是下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可选择的模式,并直言改革不能再等。这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明示了我国下一步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方向。

        许多专家表示,相对于未来养老金运行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更可怕的是,现在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对我们的养老制度失去信心。

        在2013年10月举行的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透露,我国目前大概有3亿多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但到2013年,累计就有3800万人中断缴纳保险。放弃社保或者中断社保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但对养老等社保制度失去信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5%的人相信“现在每月交养老保险,到时候肯定有保障”。但近日,该中心进行的同样主题的调查则显示,仅18.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相信缴纳养老金对以后的养老有用,19.9%的受访者认为没有用,61.3%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贡森认为,一项制度的可持续性,一方面取决于它的实际表现,另一方面取决于公众对它的信心。有时后者比前者更重要。虽然我国养老金的实际缺口并不大,但制度设计缺陷、媒体不实报道等因素导致许多人对养老制度缺少信心。“缴费者越来越少,供养负担越来越重。这样的后果不敢想象”。

        (《中国青年报》1.8 向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