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高端城市莫忘“低端”老人

    叶锋 《 文摘报 》( 2014年10月23日   02 版)

        退休老人钱少压力大

        静安区是上海典型的中心城区,云集了高端公寓、高档商场和餐厅、五星级酒店等。城市的“高大上”,让不少在里弄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们感到欣喜自豪,但生活成本的水涨船高,也让许多依靠退休金甚至低保金生活的老人颇感压力。

        家住华山路的退休教师余老年过七旬,和老伴靠每月7000多元退休金生活,儿子重残无业,每月拿救济金。南京西路商圈虽近在咫尺,但不断上涨的菜价、肉价,以及水、电、煤等让她坦言“很少去”。

        一些街道干部说,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商品价格高,品种也不适合老人,一些菜场服务范围较窄。此外,许多老旧住宅没有独立浴室,大众化的洗浴服务缺乏,不少老人面临洗澡难题。类似问题在上海中心城区普遍存在。

        市场失灵 政府补位

        针对老人在生活消费方面遭遇的困难,上海正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自今年起,静安寺街道安排场地、设施,委托下属公司,并组织10多家供应商设立“鲜蔬大篷车”,每周向居民直销蔬菜、豆制品、禽蛋、水果等生活物资。而南京西路街道出资改造“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引入家电维修、钟表维修、改衣等20多个平价生活消费项目,受到老人欢迎。

        城市发展要保“低端”民生

        随着居民生活成本和老龄化程度相继提高,中心城区老年人的生活消费问题成为不容回避的重要民生问题。

        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城市,上海各地将为老服务置于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一位区委书记说,城市发展越高端,民生工作就越要注意“保低端”,避免“灯下黑”,要缩小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之间的落差。

        不少基层干部群众提议,要建立稳定持续的财政投入机制,通过对企业给予补贴、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形式,整合国企、社区单位、志愿者等各方面资源,降低经营成本,丰富供应渠道,确保面向中低收入者的平价副食品和日用消费品多样化、规模化供应,并形成可持续运行机制。

        (新华网10.2 叶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