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7月29日 星期二

    微型论坛

    《失恋33天》为何成国礼

    付瑞生 《 文摘报 》( 2014年07月29日   01 版)

        习近平主席此次拉美之行送出的国礼颇让人感到意外。它们是一套DVD光盘,包括当前很热的影视作品《北京青年》《老有所依》和《失恋33天》等。

        显然,“瓷器、茶叶、大熊猫”这“老三样”,已经不能作为中国文化形象的永恒代表,它们所寓含的“中国”是古老的、传统的、安于历史的。新的国家形象应当有更多、更复杂的面:充满活力与机遇,并与其他国家一道,面对全人类都可能遇到的共同问题,有着常人化的喜怒哀乐,而且有当下感。如《失恋33天》,影片中城市化中国的青年经历着爱情中的幸福和挫折,也为理想和梦想痴狂。如此反映当下普通中国人生活和心态的影视剧,有助于别国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

        流行文化登上大雅之堂,让人不禁想到那个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英国文化研究学者威廉斯曾说“文化是平常的”。在“平常”这一点上,中国找到了与世界沟通的最佳共振点。   

        (《钱江晚报》《新京报》7.23 付瑞生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