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险企销售的“奇葩险”引发关注,例如,“熬夜爆肝险”“呐喊失声险”等。这些保险售价往往只有象征性的1元,记者调查发现,“奇葩险”并非为了单纯盈利,实则另有玄机。
保险业内人士表示,“一个险种从研发、市场调研、条款制订到报备审批,需要大量成本,销售它们显然是亏本买卖。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购买这些险要填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也就被险企掌握了,花钱都很难买到的。”
险企的另一个目的是赚取噱头。“险企和其他公司不同,硬打广告效果不见得好,甚至会引发潜在客户反感,费用也太高。人们在微博和微信上讨论‘奇葩险’,哈哈一笑,但险企的名字也就被记住了。”
卖“奇葩险”的目的还包括市场调研。“比如你买了‘喝高险’,事实上就告诉了保险公司,你属于酒精摄入较多的人群。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样本分析,测算不同险种的需求比例,以及理赔比例,这些数据对于保险公司至关重要,并且数据的准确性比调查问卷要靠谱得多,而且调研成本很低。”
(《工人日报》7.6 赵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