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5月29日 星期四

    养老院,选城区还是选郊区

    《 文摘报 》( 2014年05月29日   02 版)

        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的局面目前依然看不到缓解的迹象。对于多数在家无人照顾,又找不到合适保姆的老人来说,民营养老院或许是更现实的选择。然而,北京城区“价格太高”“空间又小”、郊区“位置偏远”“条件一般”,如何抉择,也让不少人犹豫不决。

        这儿离大医院近,孩子放心

        在位于和平家园小区寸草春晖养老院的小院里,92岁的王起双手交叠在拐杖上,静静地坐着。一年多前,家住西坝河的他住进了这里。“孩子都已经六十多岁了,照顾不来,保姆又不好找。这儿离家近,环境也熟悉,就过来住。”在这里,像王起一样因为“离家近”而选择入住的老人还有许多。

        “看病方便”也是不少人关心的指标。山东大爷邢向东曾因肺栓塞,住进了安贞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康复后仍需要经常去医院复查。“回趟老家要七八百公里,不如就住北京。”邢向东的儿女都在北京工作,几番权衡之下,邢向东住进了这家养老院,“这儿离好几家大医院都很近,孩子放心。”

        “100个老人,配了将近70个工作人员。”院长王小龙介绍道。虽说几方面条件看上去都还不错,但“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各项费用加起来,一般每月在4000元到6000元。”这样的价位虽说算不上天价,但依然不是每位老人都能接受的。

        这地方痛快,市里看不见这么大的地儿

        城区里的养老院条件虽好,但毕竟价钱高、地方小,不少老人最终还是选择“下乡”。

        六年前,当时85岁的赵德华就跟老伴儿来到了房山区的福港老年公寓。

        由于地处南六环外,如果家里没车,想要从市区里过来一趟可不容易。不过这里倒是够敞亮,偌大的院子里一片郁郁葱葱,绿油油的青藤爬满连廊。

        一些市区里的老人正是冲着这里的环境而来,年近80的米荣霞就是其中一位。“来之前在两个儿子那里轮着住,总觉着不方便,我就跟孩子提出来说住养老院,他们也支持。”2010年9月,米荣霞在街坊的介绍下来到这里,“我一看,嚯,这地方特痛快,市里头可看不见这么大的地儿。这儿空气又好,一开窗,风呼呼地吹,凉快着呢!”米荣霞的退休金并不高,每月也就两千多,“这里一个月一千四五百块钱,还能有些富余呢!”

        在郊区养老院中,这里的入住情况已经算好,但依然没有住满。院长李学连坦言:“咱这条件肯定比不了人家那些宾馆式的,但吃喝拉撒睡都能照顾。”的确,从硬件设施来说,这里与许多城区养老院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更让李学连头疼的是护理人员长期短缺,“每个月都有人走,随时要招工”。李学连也明白,每月2000出头的工资很难具有吸引力,“我们也想保证老人的安全,可实在招不到那么多护工。”

        (《北京晚报》5.22 宗媛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