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5月29日 星期四

    从国企领导到企业家有多远

    《 文摘报 》( 2014年05月29日   01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领域打“老虎”的力度可谓空前。

        曾任中纪委副书记的张毅2013年3月调任国资委党委书记,继而在蒋洁敏落马后接任主任,是加大打老虎力度的信号。这一年多来,众多国企老总落马,这些人遍布各地、各行各业,其中包括中石油、中移动窝案。短时间内查处如此多国企老总,前所未有,可见此次反腐败成果颇大,也说明国企腐败问题不小。特别是蒋洁敏曾执掌的中石油为特大央企,宋林任职的华润集团资产万亿,两人是名副其实的大“老虎”。

        在国企“老虎”纷纷落马时,有一个更达本质的追问是:从国企领导到企业家到底有多远?

        国企(包括央企)老总,常被冠以“企业家”之称,其实他们未必是真正意义的企业家。相反,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这几乎是中国式国企老总的宿命。云南红酒业集团董事长武克钢曾直言:“国企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企业家。我非常同情那些自认为是企业家的国企的人,其实他们不是企业家。为什么?他们是事业家,他们的命运跟企业是分离的。”

        承认人力资本价值

        企业家才能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国企来说更是非常稀缺。有什么样的制度设计,可以激励国企高管的企业家才能,避免成为宋林般的“老虎”?答案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首先是解决外在问题,彻底恢复国企的完全企业属性、国企高管的企业高管属性,出资人做干净、市场化的出资人,这为公司治理市场化奠基,从而为国企老总权责利匹配包括激励到位、成长为企业家提供了重要保障。原江西国资委主任李天鸥认为:“国企有行政级别跟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我认为继续保留行政级别,对国企、对人才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

        核心是解决成为企业家的内在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无疑有助于国企市场化、破解国企所有者缺位。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表示,“只有实现员工持股,承认人力资本价值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高管的持股动力

        持股无疑有利于激发、造就企业家,持有相当股份是企业家的必要条件。然而,长期以来对国企高管持股监管严厉。可以管窥的是,2013年,A股共153家上市公司公布股权激励方案,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仅占9%。同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股份占总股本普遍小于1%,收益占薪酬总水平的最高比重原则上不得超过40%。

        正面激励不足,负面激励仿佛有余,如要求60岁退休(少数可以到63岁)。巴菲特、李嘉诚均超过80岁了,何来退休之说?非市场化规则的强制退休打击积极性,激发国企“59岁现象”。

        激励不足、职权及责任却很大并缺乏有效的制衡监督,导致责权利严重失衡,激发国企老总的道德风险,包括寻找非市场化的激励以“补偿”。2008年后,一些央企的子公司违规(不经国资委审批)进行了高管持股。此外是逐利于亦官亦商,但亦官亦商几乎决定了国企老总更多如武克钢所言,宿命般无法成企业家,且这意味着他们也更容易陷入政商关系的漩涡。

        市场经济才是企业家的最佳土壤。国企“老虎”可恨又可怜。可恨的是贪婪,自律不足;可怜的是制度设计不到位,为他们变坏创造了很大的机会,乃至刺激变坏。制度设计远比自律重要。打老虎更多只是治标,无法根治国企老总宿命。

        (《南风窗》2014年第10期 严学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