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5月29日 星期四

    谈治学路径

    《 文摘报 》( 2014年05月29日   06 版)

        《列子》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杨朱的邻居丢羊后,不但发动全家人去寻羊,而且还请求杨朱的童仆帮忙。杨朱纳闷:丢一只羊,何至于如此兴师动众?邻居道:因为路岔道多。忙活了一天,最终邻居同众人却无功而返。杨朱问其因,邻居回答:岔道中还有岔道。于是杨朱脸色忧愁,一整天不语。

        “亡羊歧路”对学术研究而言,有两点重要启示:

        其一,真正的学问在本源上是通的。就中国学术史而言,儒、道、墨乃至兵家、阴阳等诸子百家在最高层次上仍是通的,奈何后人器量窄狭了,遂造成各自为政、墨守成规之局面。此种状况即如庄子在《天下篇》所言:“后世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当然,扬雄在《法言》中说得更直截,“或问道。曰:‘道也者,通也,无不通也’”。倘若学术上做不到通的地步,名气再大,也是难以得道的。

        其二,对于每一宗、每一派,我们亦需作“同情理解”,甚至要鼓励“剑走偏锋”的学派研究。一方面通过“道路分岔”而促进学术的发展与繁荣——倘若道不分裂,哪有诸种学科之形成;另一方面,又通过对道的回归、溯源,通过对经典的回归,从源头上获得通的智慧,修正我们的学术方向,而不至于使“分岔之学术”支离破碎、互相隔绝。

        (《学习时报》5.26 郭继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