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

    卜谷寻找红军留下的家人

    《 文摘报 》( 2014年03月08日   06 版)

        赣南客家有句俗话“口吃者勤说,足跛者勤走。”卜谷,就是这样一位勤走的人。他走遍了江西省赣州市18个县市365个乡镇。

        他到处行走,是去采访散落在大山深处的老红军、老苏干以及红军的家属、后代,他把行走采访来的真实史料转化为文学创作的内容,引起文坛和社会广泛关注。

        一次在兴国县的采访中,卜谷听县党史办主任说起,苏区时期曾担任少共中央局书记的李才莲,在红军长征后留下来打游击,下落不明(实际上当年就已牺牲)。李才莲的妻子池煜华,新婚不久便与丈夫分别,70多个春秋过去,现在仍在翘首等待。等待中,为了能让丈夫有后,年近70的她带了一个不聪的养子。80多岁的人,还走20多里山路挑柴到县城去卖,并用几十年积攒的一万元钱为养子娶妻。养子生了3个小孩,都由池煜华侍候,种田、栽菜、砍柴、做饭、喂猪……从早到晚不停地劳作。

        卜谷决定要专程去拜访池煜华。

        与池煜华见面是翌年11月底,她兴奋异常地叙说李才莲,从上午说到了中午。她坚信李才莲还活着,要等他回来。深秋的风很硬很凉。她穿得补丁摞补丁,分不出裤子原先的本色。卜谷还发现她全靠单衣御寒,他掀开她的衣服数呀数,数到了9……中午邀她一起吃饭,没想到,瘦瘦小小的池煜华,竟吃了八九块大肥肉。人们不知道她86岁还要饿饭,一年到头难以尝到肉味。她生活那么苦,但是她不觉得苦。她对命运的那份淡定,那份从容,让卜谷深深感动:她,不仅是在守望爱情,也在坚持信念。

        后来卜谷多次去看望她,前后看望了七八次。他们彼此走进了对方的心里,就像母子一样。有一次,她卧床三天滴水未进。卜谷去了以后,她非常高兴,摸索着从怀里掏出三块银元,说,这几个银元还是才莲留给我的,我送给你。见卜谷不肯收,她又说,我在世界上已经没有亲人了,就把你当儿子看待。银元卜谷没有收,池煜华从箱底搜出了一本珍藏多年的笔记本,那是她1953年在南昌“八一”革命大学读书时的奖品,用块缎子布包了,送给卜谷。再往后,就传来池煜华的死讯。她是突然死的,死前还说她有个儿子,就是卜谷。卜谷闻听此言,泪流如雨。

        采访一个女人,不经意间,却牵扯出了一大串女人和女人的故事。这些女人都是在中央红军主力撤离后,因种种原因留下来的,留在了注定要遭受血雨腥风洗劫的土地。“留下来”,这是一个带有几分凄凉和无奈的词语,本身就分外沉重,而她们后来的际遇和命运,更让人感叹唏嘘。

        那些红军留下的女人们,在卜谷的目光注视中一个个慢慢老去、消失,至今所剩无几。卜谷的心里升腾起一份责任:要将她们的生命故事留下。于是,就有了《红军留下的女人们》这部卜谷在2011年面世的纪实文学力作。

        书中有马前托孤、身陷囹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斗争不止的李美群;有不意入庵为尼,坚信红军会来接她归队,临终也未能如愿的“红军尼”弘菁;有在太长的等待中,因顾虑太深,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被如何评价而不敢在革命胜利后与组织联系抑郁而死,死时还把保存多年的一枚苏维埃红印放在身旁的“女红匪”廖秀姑……

        这就是卜谷向我们呈现出的苦难与悲壮的女性群雕。

        (《北京日报》2.25 荒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