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

    《东方红》一首陕北民歌的变迁

    《 文摘报 》( 2014年03月08日   05 版)

        《东方红》是由陕北民歌《骑白马》(也有人叫《白马调》)改编而成的。所谓“改编”,实际上就是重写新词,调子一点也没变。《骑白马》也有不同的版本,我打小听过的最经典的词是这样的:

        骑白马,跑沙滩,你没有婆姨呀我没有汉。咱俩捆成一嘟噜蒜(呼嗨吆),土里生来土里烂。

        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嗨吆),打日本也顾不上。

        ……

        根据歌词很容易判断,这首歌是流传在抗战时期的。词写得最好的当然是第一段,表达了一种生死相依的爱情。在《骑白马》之前,这首歌还有一个版本叫《麻油灯》(一说是《煤油灯》),原词是这样的:

        麻油灯,亮又明,芝麻油烩些价白菜心。红豆角角双抽筋(呼嗨吆),谁也不能卖良心。

        蓝格莹莹的天上飘来一疙瘩瘩云,三哥哥今天要出远门。刮风下雨响雷声(呼嗨吆),倒叫妹妹我不放心。

        你要走,我不叫你走,一把拉定了哥哥的手。走三步来呀退两步(呼嗨吆),咱二人没盛够。

        如果不听曲子,单看歌词,人们很难把它和《东方红》联系起来。这样一支哀婉动人的民间小调,怎么会变成庄严肃穆的颂曲呢?这得归功于一个人。

        这个人叫李有源,是佳县城北张家庄的一位普通农民,平时爱红火,善表演,能即兴编写秧歌词和快板。1942年春节,邻村屈家庄有支秧歌队进城,伞头屈士才唱了一支秧歌,引起了他的注意。其中两句是:“毛主席好比一盏灯,照得全家明又明。”他觉得好是好,但还是少了点什么。他下决心要编个更好的。

        这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李有源早早起来,担着一副粪担进城——陕北农民冬闲时有沿路拾粪的习惯。快到县城时,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得漫山遍野红彤彤的。想起前几天到县里办事,县委秘书兰川升的本子上写着“东方红”三个字,今天不就是“东方红”吗?毛主席不就是那轮红太阳吗?四句秧歌词脱口而出: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他是人民大救星。

        夜里回家,李有源想起白天编的秧歌词,心情激动,就用笔写在麻纸上。唱了几遍觉得很满意。可一想,秧歌词再好,一年才能唱一次,因为只有过年才闹秧歌。如果配上民歌调子,就随时随地能唱了。于是,他就把这四句词套在当时已流行开的《白马调》上——《东方红》就这样诞生了。写成后,他把歌词交给侄子李增正,李增正有一副好嗓子,第二年春节闹秧歌时,这首歌就在佳县县城唱红了。

        1943年冬天,边区政府在佳县县城附近组织起一支移民队,到延安一带垦荒。移民队的副队长就是李增正,他根据政府宣传的移民好处编写了一支《移民歌》,首段就用了他三大(陕北方言,指“三叔父”)写的《东方红》。翌年春节过后,这支移民队在县城集中,李增正给移民们教唱《移民歌》时,歌声吸引了来此采风的延安鲁艺文艺工作者马可和刘炽等人,他们正累得疲惫不堪,倒在地上睡觉,忽然听见一阵嘹亮的歌声,一听是歌唱领袖的,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如获至宝地开始抄录。

        马可等音乐家回到延安后,就把《东方红》介绍给了其他人,并请诗人公木和张松林填了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词。李有源的原词,也就是《东方红》的第一段,他们只改了一个词:“生存”改成了“幸福”。因为在他们看来,领袖远远不止是要为人民“谋生存”,甚至可以说,生存——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在他们看来,远远不是主要的。主席领导革命的目的,是要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生存只是为确保这一理想实现必备的手段而已。

        《东方红》由《麻油灯》到《白马调》,再到李有源的《东方红》和后来三段论的《东方红》,就是一个不断拔高、改造,不断政治化的过程。一首哀婉动人的民间小调消失了,一支伟岸庄严的颂曲诞生了。

        (《同舟共进》2014年第3期 狄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