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

    生活小调查

    生活方式导致“带病生存”者骤增

    《 文摘报 》( 2014年03月08日   02 版)

        近些年国民的死因在悄然发生着哪些变化?近日,《2012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报告》正式出炉,透过其中的数据,或许能够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慢性病高居死因榜首

        “2012年全国死因监测结果显示,无论城乡、地区和性别,慢性病均占据死因榜首。”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中心生命登记与死因监测室主任王黎君介绍,前4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

        近10年,中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并未大幅攀升,但发病率却在持续快速上升。以高血压为例,中国疾控中心在我国162个监测点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3.5%,预计患病人数达3.3亿,远超过2002年估计的1.6亿人。

        一面是缓慢增长的死亡率,一面是火速上升的发病率,这使得我国目前“带病生存”患者骤增,而由此导致的高负担也正在逐渐吞噬着人们的幸福感。

        慢性病让中国经济“慢下来”

        “慢性病在中国所有疾病负担中约占69%。”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表示,如果不能将慢性病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加以有效控制,未来不仅将进一步加剧劳动力短缺,而且还会削弱人力资本的质量。中国慢性病经济负担的增长速度远超过疾病经济负担和GDP的增长速度。统计显示,城镇居民如果因慢性病住院一次,至少花去人均收入的一半;农村居民将至少花去人均收入的1.3倍。其中,心梗冠脉搭桥的住院花费最高,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倍,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7.4倍。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杨功焕教授2013年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文章,通过与中国经济状况相似的地方做横向分析和对比后发现,“其他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过几十年的防控措施后,慢性病发病率在逐年下降,而我们却在上升,而且没有下降的趋势”。杨功焕表示,再过5年,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如果在健康方面的措施不跟进,就会导致经济发展不同步,未来20年中国将承受慢性病带来的巨大负担。

        改变生活方式迟迟未能落实

        慢性病的决定因素主要是遗传、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决定基因表达,而生活方式是最可控且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临虹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形象地描述为“基因给枪上了膛,是生活方式扣动了扳机”。因此,改变现有不良生活方式,是遏制慢性病井喷的关键。

        但是,许多老人知晓了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好的,但在行动上,却迟迟不能改变。以食盐为例,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近期公布的“中国城市居民盐相关知信行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逾六成人知道每日推荐食盐摄入量为6克,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限盐勺者不足三成,低钠盐的使用率也仅为22.9%。40%的调查对象家中没有限盐勺,有限盐勺,经常或每次都使用的比例仅为34.3%。

        “仅了解知识还不够,一定要在行动上贯彻下去才能真正让自己健康起来,遏制慢性病的发展。”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说。

        (《健康报》2.28 张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