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2月20日 星期四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14年02月20日   06 版)

        《庄子》中畸人形象的地域文化内涵

        郭树伟在2014年第1期《中州学刊》上说,春秋战国时期,商宋之地社会群体由于殷商遗民身份而在精神层面长期受到周朝统治者的文化压制和侮辱,又由于居住在中原军事要冲之地,这又使得他们在生活层面备受战乱频仍之损害。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社会现实是《庄子》思想形成、包括畸人形象塑造的文化地理环境。《庄子》思想的形成与商宋之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历史近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的因果关系,《庄子》的畸人形象也具有商宋之地的社会群体形象特征。

        中日两国古代社会的差异

        李卓在2014年第1期《学术月刊》上说,中华制度文明对日本有广泛影响,却非源远流长。大和时代的日本,已经奠定了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格调。大化改新后及律令时代对隋唐制度的模仿,并未改变旧有秩序及传统的根基。中华制度文明在日本经过短暂的繁荣后,在与原有社会秩序的冲突中,最终被放弃。从平安时代起,日本在制度和基本社会秩序方面脱离唐制,回归传统的倾向日益明显。从社会史视野看日本,皇权衰落,贵族政治、族制统治、身份等级制度等始终是日本社会结构的特色,对其有清楚的认识,便可了解虽然古代日本社会、文化在表面上经过中国文化的粉饰,而其实质却与中国完全不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