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改编自我国台湾地区的高中国学教材《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教材》将在北京、上海、广东部分学校试用,这本国学基础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面向高中学生进行分类讲解。
对于经学,朱维铮先生的定义十分精要:“它特指中国中世纪的统治学说。具体地说,它特指西汉以后,作为中世纪诸王朝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的学说。”我们不禁要问,植根于中世纪的经学著作是否能为当今的民族复兴提供根本性的精神支持?
近三十年来,一股国学热、读经热的潮流一直在涌动,很多人不辞劳苦、不计名利为此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令人敬佩。但其中一些人认为价值虚无、道德沦丧全在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中断,民族要复兴、精神要提振,一定要读经,最好是从娃娃抓起,全民读经。这个期望有点儿“不靠谱”,经学可能无法扛起这个“扭转乾坤”的大任。期望靠读一点儿经学、国学就能政通人和,“中国梦”就能实现,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且近期被人们广泛关注的这本教材也无心承担这样的“宏大叙事”,在一则新闻的末了,有一句话很多读者没有注意到,“与普通高中的语文课本中古文的零散教授相比,这套教材……其编排别具特色:除大部分单元后还编排有‘今人今事’与‘历届大考试题’外,还融入了发散式的教学方式”。“历届大考试题”几个字将书的定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恐怕会让很多人失望了。
(《社会科学报》1.16 刘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