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9月14日 星期六

    为了“我的大学”

    《 文摘报 》( 2013年09月14日   01 版)

        提要:

        在这个暑假,他们无法像城里学生那样放松身心,而是忙着筹措学费、寻觅打工机会。他们更能吃苦,更能奋斗,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编者

        找份短工真难

        拉电线上山“实习收银员”长姐的叹息

        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罗甸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王专专、严兴旺、张尤花、张开惠,这4个高三应届毕业生都生长于罗甸大山深处的贫困人家,没出过黔南,没见过飞机,没坐过火车。通过高考,他们成为北京、上海几所大学的学生,他们开创了村里、乡里、镇里新的各项“第一”。  

        但在这个暑假,他们无法像城里的高考骄子那样放松身心,而是忙着筹措学费、寻觅打工机会,以及为帮助家人减轻负担忙碌农活儿。  

        王专专今年以532分被北京化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录取。获悉高考分数后,懂事的她就开始为学费犯愁。父母在浙江打工十年,为了这个家已倾尽所有。

        王专专想为父母分担些经济压力,第二天清早,便拉着妹妹一起去镇上找一份短工。到了镇上,王专专一眼望去,一路上20来家店铺都贴了招工的红纸,走近细看,却发现这些红纸中一半以上写着“清仓大甩卖”,有招工需求的不过五六家。

        王专专鼓足勇气走进第一家贴着“招聘”的服装店。说明来意后,店长朝招聘启事努努嘴,看到“招长期工”四个字时,姐妹俩知道自己被打发了。

        出了店门,转角一家新开的电器专卖店吸引了王专专的目光,“招聘推销员”几个字带给她无限希望。妹妹对店长说,姐姐是村里历年来考分最高的学生,因为家境贫寒担心读不起书,想趁暑假挣点学费。店长终于同意王专专第二天来上班。

        回家路上,王专专给远在浙江慈溪打工的父母通报了喜讯。但当晚,她接到学校通知,第二天要填报志愿。第二天,刚填完志愿,她就急忙跑去店里报到。“我们已经招到长期工,你不用来了。”店长回绝了她。

        “妈,人家不要我了……”电话里,妈妈听出了女儿的失落,安慰她说:“爸妈手头还有一万多元存款”。“别人出去打工回来,都盖起新房子、买新家电了,我们夫妻赚的钱都给五姐弟读书去了。”王专专爸爸说。

        拉电线上山

        严兴旺的成绩一直是全村第一,这回高考他又考了村里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严家是村里人尽皆知的贫困户,几个好心的乡亲便给他介绍了拉电线的活儿。

        严兴旺第二天便去工地报到了。工头告诉他,他的活儿是把电线从线圈里拖出来,拉到山上的电线杆那儿去。严兴旺心想,这么简单的工作,一天100元也太好赚了!

        没想到,开工后他发现直径1米的线圈足有两三百斤重,一个人根本拉不动电线。最后还是在另外两个工友的帮助下,费了好大劲才拉出了一截。接下去的活儿更难。要把电线拉到山上,那段山路极为陡峭,平时一身轻松都异常难走。

        从早到晚忙活了五天,电线终于拉好了。结账时,老板问严兴旺:“你是做什么的?”他回答:“我今年刚考上上海理工大学,家里比较穷,就来打工挣学费了。”听完,老板把500元工资结给他,又拿出200元递在他手上:“这是对你考上大学的奖励,能上大学不容易。”

        幸运的是,临走前他还接到了县扶贫局的电话,他获得了今年县里“雨露计划·圆梦行动”的资助名额,与另外34名贫困大学生一起领到了4000元资助金。

        “实习收银员”

        张尤花今年以536分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专业录取。

        张尤花收到入学通知后,第一时间到县里办了国家助学贷款。她算了一笔账,根据贷款合同,大学四年间每年获得6000元学费和生活费,需10年分期还清。这就意味着毕业后十年内,每月要还款666.64元。想着现在全家一年的收入也不过两三千元,还贷对这个小姑娘而言,将是不小的压力。

        还未远行,张尤花就早早地规划起勤工俭学来。她最中意的是去学校超市做收银员。张家是木引乡纳猛村的低保户,四年前辟出一间房开了小卖部。平日里,张尤花有时也来帮着爸妈看店。

        除了这份在家的“实习”,张尤花还为大学生活做了不少准备。她曾坐车50多公里去县城书店找经济学教材预习;担心英语水平跟不上城里学生,她每天翻看有3500个单词的高中词汇手册……“父母好不容易供我和哥哥上大学,我很珍惜。”

        就要离家了,这些天,张尤花冒着酷热和妈妈一起走40多分钟的山路,去自家的稻田施肥、灭虫。临行前又帮妈妈到山上多拣些柴禾,堆放在厨房间。

        长姐的叹息

        张开惠今年以569分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录取。

        看到那么多准大学生都在打工挣钱,张开惠很羡慕。“我是不可能去打工的,家里两个妹妹,一个4岁、一个2岁,还有个9个月的弟弟,我得担起长姐的责任。”张开惠每天早晨7点起床,先去菜地里干活,然后上街给全家人买菜、照看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妹,忙完这些琐事就已经晚上11点了,“哪有时间出去打工?”

        张开惠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缴费通知,4000元的学费加上1200元的住宿费,抵得上全家三年的收入。堂哥告诉她,可以去县城资助中心办理国家贷款。

        张开惠算了算,到学校缴完费后还有800元,再加上亲戚们凑的钱,“估计能用三个多月吧。我们家一年收入2000元,听说北京一个月的生活费就得1500元。”张开惠有些不安。

        8月26日,张开惠登上去贵阳的大巴前,村支书龚承海特地来送行,还给张开惠带来了村里的奖学金。今年村里出了两个大学生,张开惠考进一本奖励1000元,张开惠接过奖金,感动地眼眶红了。 

        (《文汇报》9.4 单颖文 郭一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