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他们的父母固守在家乡,伴随着衰老的是孤独和病痛。虽然政府部门已出台了帮扶方案,但有些方案显然还停留在文件上。
7月22日,重庆石柱县桥头乡马鹿村独居的74岁老太太向大兰在家中上吊自杀,待村民发现时尸体已经发臭。警察经过勘检,初步判断死亡日期在3天以上。她的子女远在数千里外的广东浙江等地打工,闻知死讯后匆忙回乡奔丧。
独居老妪的死亡
向大兰老人的房子位于马鹿村合堡组的一处深山窝里,水泥公路在约一公里外就戛然而止,只有数百米碎石路延伸到她家门口。她的房子颇为老旧,门槛和房门四角都已经磨圆,窗棂上挂着蛛网。透过窗户的窟窿看去,屋内漆黑一片,散发着霉味。
向大兰的邻居闫修坤、文永祥两位老人介绍了发现老太太上吊自杀的经过。
因腿脚不便,向大兰买东西都要托别人捎带。7月17日,向大兰给了文永祥13元钱,请他买10元药酒、3元止疼片,“她有风湿,脚疼,常买药酒擦脚。”
22日中午,文永祥带着药酒、止疼片来找向大兰,但喊了半天没人答应,再一问邻居闫修坤,向大兰已三四天没出门了。合堡组组长、村支书和向大兰的妹妹随后赶来,大家撬开门后发现,向大兰吊在床头死亡。
闫修坤说,向大兰不缺钱,死后身边还有2100多元现金,卡上也有几千元钱,“她跟我一样,每个月低保300多元,社保90元,加起来480元,她一个月只花个一两百元。”黄组长认为,向大兰上吊肯定不是因为缺钱、缺少粮食。
几个邻居说,实际上向大兰的儿子、孙子都对她挺好,“她孙子孙媳妇来看她时都给她钱花。”不过常年在外打工,肯定是照顾不到她了。
80岁的向朝兰与向大兰还算谈得来,“她上吊前几天情绪反常,连续好几天找我说话。”向大兰几次提到活得很痛苦,“她脚也疼,嘴里吃东西咽不下,眼睛也不行了。她担心自己突然病倒,瘫痪在床,没人照顾又受罪。”
性格孤僻的老人
在邻居、亲属及村干部眼里,向大兰是个性格孤僻、脾气不好的人。
向朝兰说,“大兰小时候脾气就不好,为一点小事就爱吵架。前几年,她被儿女接到广东、浙江去住过,但不到三年就回来了。”据向大兰说,她跟儿媳妇合不来,到了那边吃东西不习惯,人生地不熟,气候也不习惯。
79岁的闫修坤与向大兰是隔壁,“她从不跟我聊天,也没有找过我办事。别看我们这里只剩下我们四五个老人,向大兰也不找我们说话。”
向大兰屋里没有一件现代化的电器,电视、收音机都没有。“她也不看电视,也不会用手机。”闫修坤说,向大兰很多时候就在门口坐着,一整天都不与人说话。
不少村民说,虽然向大兰性格怪,但种地种菜是一把好手,人特别要强。“她不愿求人,有苦全自己扛着。”
向朝兰说,大兰有过五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早早得病死了,后来丈夫又壮年去世,她没有改嫁,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谁要她?
负疚奔丧的儿孙
邻居文永祥说,其实老太太的儿女当天就开始返回,“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一个孙子,四个外孙,一大家人全回来了。”老太太的棺材是以前做好的石棺,走的时候热热闹闹、风风光光。
“奶奶走这一步,我们都没有想到。她可能是看到别人有人照顾,自己没有人照顾,心里很难受才这样做的。”向大兰的孙子岳启胜说。他和家人都承认,对奶奶照顾不周,没有尽到孝道,这一点他们都很内疚。
在岳启胜眼里,奶奶性格确实不太好,“她腿脚有病,眼睛看不清,买东西要靠别人帮忙,但又不相信别人,邻居也不愿意帮她。”
空巢严重的乡村
合堡组组长黄康直说,合堡组有83户,其中像向大兰这样的子女都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有20多户。
79岁的闫修坤支持儿孙们远离大山,“在山里辛苦一年也赚不了一两千元,出去一个月就赚好几千。”
69岁的文永祥说,目前他和老伴住在老房子里,儿子在山下几公里外的镇上开门脸房。他没有和儿子住在一起,“我在山下住过一段时间,不适应,吃饭生火买菜都要花钱。在山上我们自己种菜,一个月花不了几个钱。”
黄组长说,远赴外地打工的子女一般托付亲属、邻居来照料父母,村里也会派人定期走访。但毕竟亲属和邻居无法代替子女,不能每天都照看,有个难事需要求人帮忙。
不少村民认为,空巢老人只要有自理能力,自己生活问题不大,因为村民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但最重要的是孤独和寂寞。
期待破解的难题
曾经在石柱县临溪镇工作过的刘小芸,对农村“空巢老人”作过调研。
她发现,农村“空巢老人”特点之一是劳动强度增大。“劳动力去了城市,空巢老人又割舍不下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田地。不少老人还要肩负教育抚养第三代的重任。”
此外,空巢老人的生活和疾病缺乏照顾,精神上空虚。大多数老人们只有等到过年时才可以和子女团聚。
空巢老人还有安全上的隐患。“有些老人的房屋简直就是危房,有的居住地方十分偏僻。一旦发生火灾、病危等事故,很难得到救援。”
事实上,石柱县政府在2012年6月曾下发过关爱空巢老人的实施方案,预计到2015年年底,全县建立20个村养老服务站和5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根据该方案,村里还将建立空巢老人精神关爱队,对他们给予精神慰藉。
但记者在马鹿村采访,村委会人员表示,没有专门组织对空巢老人进行服务。“如果这些措施和制度都建立起来了,向大兰又怎么会上吊4天才被发现?”
对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村民并没有抱太大期望,“再过几十年,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因为村中留守的老人都去世了,年轻人都进城了,自然就没有空巢老人的问题了。”一位村民说。
(《北京青年报》8.4 李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