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8月10日 星期六

    凯特王妃为啥不坐月子

    《 文摘报 》( 2013年08月10日   02 版)

        “为啥英国凯特王妃不坐月子?人家刚生完,就穿着高跟鞋、连衣裙,抱着孩子出来吹风、见记者。”7月24日,英国凯特王妃产后短短27小时即出院,引发国内网友热议,“到底月子要不要坐?”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产妇的美貌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产后“坐月子”的时间里不能下床、不能洗澡、不能见风……微博上更有网友调侃:“跟剑桥公爵夫人比起来,国内的女人更像王妃啊!”

        最大的区别在一动一静

        但是,从医学角度来说,西方女性其实也“坐月子”,只是要求没有国人那么格式化罢了。

        在饮食方面,西方女性虽没有坐月子的很多禁忌,但还是有些注意事项,例如注意少食多餐。与中国产妇不同,她们认为水果清淡而富于营养,适合产妇食用。大鱼大肉反被认为太油腻,吃太多破坏体形。在德国,孩子一出生,护士就把孩子连母亲统统擦洗一遍,医院还会给每个新妈妈送来一瓶“产妇酒”,据说有催奶功效。

        可以说,东西方女性坐月子最大的区别就是运动。在美国甚少看到月子医院,却有很多健康中心。孕妇从怀孕起就要参加产前培训,在医生指导下生产后几小时就下床运动。西方护士鼓励甚至“逼迫”孕妇在婴儿出生6小时后必须下床活动,以利于产妇身体复原及伤口愈合。西方人还会把“坐月子”的重点放在产妇精神上的恢复和指导。因为产妇在生产后既要照顾自己,又要照顾宝宝,有时会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出现产后忧郁。

        总体来看,西方人对产妇在身体方面更看重的是身材恢复,讲的是一个“动”;而中国产妇则更看重身体调养,讲的是一个“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中国,坐月子最早可追溯至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礼记内则》称之“月内”,是产后必须的仪式性行为。以社会学的论点,坐月子是协助产妇顺利度过人生转折,因为婴儿产出让身体、生活有所改变,从人妻到人母、从外人到家人。我们的祖先和仍在传统中的人就用坐月子礼仪来渡过这一特殊阶段。

        相形之下,西方女性认为生孩子是天性和责任,是自然规律,如果这一阶段出现问题,多当作病理问题来处理。医生在研究了荷尔蒙分泌和情绪变化的关系后,把有严重症状的产妇当作病人,给予药物和精神治疗。

        当然,中国女性“坐月子”注重调养身体,外国女性则在生产之后表现得比较随意,还与两者体质有关,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体质方面,西方女性比中国女性骨骼大很多,骨盆倾斜度也比较大,所以西方女性生孩子相对轻松一些。

        (《国际先驱导报》8.8 姜鲁榕 平悦 柳美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