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7月13日 星期六

    “冰海沉船”惨剧为何被掩盖

    《 文摘报 》( 2013年07月13日   05 版)

        1945年1月30日,满载难民的德国邮轮“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在波罗的海遭袭倾覆,逾9000人葬身大海,这是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海难。然而,这一惨剧却鲜为人知。直到近70年后的今天,美国学者凯瑟琳·普林斯撰写的新书《波罗的海上的死亡》,才打捞起了这段往事。

        近万人登上“地狱之舟”

        “古斯特洛夫”号得名于希特勒的挚友、纳粹党驻瑞士分部主席威廉·古斯特洛夫。1936年2月6日,古氏被一名犹太裔学生刺杀。纳粹政府遂把他奉为第三帝国的“殉道者”,希特勒用他的名字为在建的一艘豪华邮轮冠名,以示纪念。

        1945年初,随着苏联红军发动“东普鲁士攻势”,波兰北部地区的德军节节败退,引发了纳粹德国最大规模的海外撤退行动。1月21日,海军元帅邓尼茨在波兰港口宣布:在苏联红军抵达前,所有德国船只应尽可能搭载本国侨民回国。据统计,“古”号当时船上人员总数应在1万名左右,超载300%以上。

        当时,为防邮轮在航渡中途遇敌,“古”号在波兰港口停了一个礼拜。1月29日深夜,船长彼得森收到电报,称在波罗的海活动的3艘苏军潜艇处于严密监视下,“此外,并未发现其他敌军。”

        在恐惧中煎熬的人们看到了逃生的曙光。1月30日,“古”号驶出了港口。眼看天色渐暗,为避免暴露自身位置,邮轮与随行的一艘护卫舰均实施了灯火管制。

        18时许,船长突然接到通报,说有一支德军的小型扫雷艇编队在附近活动。大概是担心在暗夜中发生碰撞,心存侥幸的他决定短暂开启舷侧指示灯。就在那一瞬间,灾难发生了。

        悲剧在默契下被遗忘

        许多年后,人们才从苏方发布的档案中获悉:除了被德军监视的那3艘潜艇,苏联方面还有第四艘潜艇——S-13号在波罗的海活动。指挥官亚历山大·马里涅斯库因贪恋杯中物,耽误了与其他三艘潜艇一起出海,险些遭到革职,几天后才独自出海,不料阴差阳错地避开了对方的耳目。

        憋足了劲要捕获“大猎物”以将功折罪的马里涅斯库一听到发现德国舰艇时,便迅速瞄准灯光最明亮的那艘大船,下达了开火的命令。22时刚过,3枚鱼雷直扑“古”号。

        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海水像猛兽般冲进船舱。人们四处奔逃,船员们拼命维持秩序,士兵将妇女和儿童塞进少得可怜的救生艇,企图强行登艇的男人被推下大海,还有些老人和婴儿被人潮踩在脚下……从被击中到倾覆,“古”号只坚持了40多分钟。大约一成的人生还,其余9000余人葬身大海。

        接到“古”号被击沉的报告,希特勒暴跳如雷,将马里涅斯库列为“头号敌人”。然而与此同时,为了不使国家形象受损、军队士气受挫,盖世太保指示所有幸存者,绝对禁止透露有关这次事件的细节,更不准德国报纸、广播等发布任何报道。

        苏联人同样没有勇气炫耀这桩“战功”。实际上,他们很快便知晓,船上的乘客只有一小部分是军人,不乏老幼病残。此事若被公诸于世,必将招来口诛笔伐。

        (《青年参考》7.3 章鲁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