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6月20日 星期四

    伊朗改革派赢得大选

    《 文摘报 》( 2013年06月20日   07 版)

        被一些媒体描绘成“保守派内战”的伊朗总统选举,风云突变。6月15日,伊朗内政部长纳贾尔宣布,伊朗前首席核谈判代表、温和保守派总统候选人、获得改革派支持的哈桑·鲁哈尼得票率为50.71%,当选伊朗第11届总统。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看来,这样的结果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从选举战术来看,表面上,在最终参与角逐的6位候选人中,保守派占5人,而改革派势单力孤,仅留鲁哈尼一个人,但5位候选人大大分散了保守派的票仓。与此同时,支持改革派的选票汇集到鲁哈尼一个人身上,在伊朗国内保守势力与改革势力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结果可想而知。

        此外,改革派赢得大选,也是伊朗国内现状所决定的。在内贾德总统任内,伊朗国内变得日益穷困,通胀率超过45%,失业率超过20%,石油收益更是直线下降。“伊朗局势已经到了十字路口”,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认为,在国际制裁越来越严厉、民生问题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德黑兰精英阶层分裂成两派,一派主张维持当前内政外交政策,即所谓的保守派,另一派认为应该寻求“改革(改善经济民生)”与“开放(结束国际孤立)”,即所谓的改革派。选民求变与改善民生的诉求是刚性的,因此,原本被看作“陪太子读书”的改革派能最终取胜,实乃形势使然。

        鲁哈尼当选能否改变伊朗的内政外交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他如何处理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之间的关系。在伊朗,最高领袖是国家大政方针的最终拍板人,并直接控制多个强力机关,而总统只是一名获得其授权、身处幕前的“首席执行官”而已。如果鲁哈尼不能与最高领袖保持“合拍”,即便他想改变伊朗国家现状,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解放日报》6.16 洪俊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