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13年06月11日   06 版)

    《诗经》“国风”非采诗所得

        金荣权在2013年第1期《湛江师范学院学报》上说,从两周社会情况和“十五国风”的内容来看,“采诗”制度不存在,其有以下五处令人怀疑。其一,《周礼》专门从事采诗的官职“遒人”没有任何记载。其二,周代诸侯国数量可观,但《诗经》仅有十五国风,如有专门采诗机构,遗漏不应如此之多。其三,现存史料对采诗时间、季节的说法均不同,这证明“采诗说”乃猜想。其四,《诗经》所保存的诗歌内容,各国相差甚远,缺乏统一标准。其五,如有采诗制,则有周数百年,应留下大量诸侯国诗歌,但实际上《诗经》仅三百余篇,而先秦主要著作中所见逸诗也仅有十五篇左右。

    检验改革成败没有单一标准

        杨文明在5月20日《学习时报》上说,检验改革成败的标准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包括生产力标准、政治标准、文化标准、道德标准等。从改革的领域上来讲,我们也需要检验标准的多样性。不能以某个标准排斥或代替其他标准。但是,不同领域的检验标准必须有一个根本点,这就是看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在运用生产力标准时,判断改革的好坏不仅要看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要看生产力发展的成果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检验改革的根本标准是而且必须是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