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北漂返乡,靠拼爹当公务员

    《 文摘报 》( 2012年11月24日   01 版)

        马啸知道,在别人眼中,他就是那个所谓的“既得利益者”,那却是他一直想逃避的角色。他常常会想,“如果父亲不能为我铺垫前程,对我是幸还是不幸?”

        一年前的9月27日,30岁的马啸兜里揣着一张晚上11点多的火车票,这一天,他要离开漂了4年的北京。他将放弃北京辛苦的奋斗,迎来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的“体制内的幸福”。那是很多人都想要的生活,可马啸一直都不喜欢。

        父亲铺好的路

        马啸1981年10月出生,父母均在山西一地级市政法系统工作,父亲身居高位。

        初中毕业时,马啸第一次见识了父亲权力的力量。那年中考,马啸的成绩距离省属示范高中的分数线相差一百多分。马啸着急了,老马却不动声色。离开学还有一周,马啸没想到,一所省属示范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突然寄到家里。

        马啸后来才知道,在中考进入录取阶段一周后,老马就已经帮儿子拿到了示范高中的校长批条。那所重点高中赞助费明码标价是两万元,可光有钱上不了,马啸渐渐认识到老马的“能量”。

        高考后,马啸给自己预估了一个不高也不低的分数,他在填报志愿书里,找出了所有二本和专科的播音主持专业。老马看过儿子填写的草表,“第一志愿,我帮你选好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老马甩下自己的决定离开了马啸的房间。一个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对青春期的马啸来说算不上什么,在体制内厮混几十年的老马却特别看重。

        高考录取刚刚开始,马啸就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录取学校是一所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这让他感觉“被送进了监狱”。

        争取自由

        “每一天,我都在酝酿着叛逃。”马啸这样回忆自己的大学时光。

        马啸的宿舍住着一位“诗人”,他是另一个地级市领导的孩子。“诗人”本想读中文,马啸本想学主持,他们很快成为了兄弟。

        临近毕业,老马就帮儿子安排好了工作,回到市里法院的执法队或者公安局。那年直到六月底,马啸还没有回家,老马急了,一天数个电话追问儿子什么时候回来,马啸不得不说实话了,他在电话里告诉了老马不回家工作的决定,老马大怒。

        马啸和“诗人”一起留在太原,买回考试指导用书。两年半之后,他顺利地拿到了自考本科文凭。拿到文凭,马啸开始和“诗人”一起计划未来。去北京,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这个决定让老马十分窝火,他要马啸答应他一个条件:可以在北京发展五年,好坏全靠自己;这期间,家里不会再给马啸任何资助;五年之后,如果马啸的户口、编制、住房没有得到解决,就要接受父亲的安排,回家工作。

        马啸答应了,五年啊,他相信自己会拥有一切。

        北漂生涯

        2006年2月3日,大年初六,马啸站在了北京西站北广场上。他投奔了已经在北京工作的“诗人”,两人在阜石路玉海园小区租了一套两居室,房租每月1600元。“诗人”没有做诗人,成为了北京一家图书出版公司的图书编辑。马啸初去时,这家公司正需要人,因为有熟人介绍,马啸面试很快就通过了。

        初来乍到的马啸尚未在北京建立起广阔的人际关系,除了“诗人”,他几乎没有朋友。警官学校的同学大多都回到地方政法系统。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只有每月1800元的基本工资,业务提成约为零。

        日子在维持中向前,播音的梦渐行渐远。来北京的第三年,随着人脉的积累,马啸开始独立做图书策划,经手的几本图书也有了不错的销量。马啸开始向老马报喜,但老马对儿子这份与公务员相差甚远的工作却完全不看好。

        2010年,马啸来北京的第四年,由于业绩良好,他获得了一次升职做主管的机会。马啸踌躇满志,他提前把好消息告诉了老马。但没想到的是,在最后时刻,他失败了,“职位最后给了副社长推荐的人,是上边的关系”。

        留京还是回乡

        升职事件后,马啸的事业开始停滞不前。虽然,那一年马啸的工资多时能有一万左右,少时也有五六千元,但北京的繁华地带房价却已突破三万大关,租住的玉海园小区也在不断涨价,两居室每月已经涨到了3200元。

        没房、没车、没编制……2011年,老马下了最后通牒,“赶紧回家,法院系统的招考要开始了”。是坚持,还是回家?马啸一直拖着,直到考试的前三天,他才回家。那场考试,马啸顺利达线了。五人进入复试,只招收一人,老马的关系让马啸成了那个幸运的“分子”。这一次,他扮演的角色和“副社长推荐的人”,一模一样。

        现在,每天早上8点,马啸就要赶到法院。虽然比北京的工作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可这里的工作要轻松很多。马啸一起共事的三个同事,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面前都摆放着一杯茶水、一份报纸。在这里,马啸一天也开口说不了几句话,翻翻卷宗、写写文件,时间就悄无声息地溜走了,“回来半年多,我知道自己老了”。

        (《中国周刊》2012年第11期 徐一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