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3月27日 星期二

    台北故宫如何管理文物

    《 文摘报 》( 2012年03月27日   05 版)

        日前,台北“故宫”首位女院长周功鑫接受专访。

        移动文物不离桌:196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动工落户,距今正好50年。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从内地运往台湾的2972箱文物中,除了一页纸和一包盐之外,其他全部在册。

        “一页纸”是1989年文物清点时发现的,《满文原档》中缺少了一页“女尸图”。经详细调查,发现这页纸早在1969年就消失了。这一年台北“故宫”打算出版发行《满文原档》,但当时没有扫描技术,拍照要送到院外,后来有一页就消失了。自此之后,台北“故宫博物院”规定:无论是拍照、维护或其他理由,文物一律不得离开院内。

        至于“一包盐”,是这次清点发现的另一件失踪的藏品——一包清朝宫廷保留下来的新疆进贡的湖盐。这是由于年代久远,盐挥发了,只剩下了外包纸。

        在台北“故宫”,文物的移动、持拿、运送和摆设,每个动作都有相应规范,操作的工作人员需要接受专门的长期训练。一些重要文物的移动还需要事先以复制品进行演练操作。文物移动的每一步,都有两三人在现场,而且每一过程都有监控的影像记录。

        接受质疑很正常:“翠玉白菜螽斯断须事件”曾把台北“故宫”推上风口浪尖。

        “翠玉白菜”原是清光绪皇帝的瑾妃随身嫁妆的珍贵文物,也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一块翠玉被雕琢得栩栩如生,细看会发现叶片上还停留着两只昆虫。

        2007年,有台湾民众发现其中一只小虫的触须有破损,由此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馆方经过调查发现,早在1969年之前的图片中就发现触须破损了,风波才算平息。

        对于这些风波与质疑,周功鑫说:“我觉得受到质疑是很正常的。总的来说,要用最正确方式在第一时间去沟通,遇到严重质疑,我们愿意接受调查。”

        (《广州日报》3.16 邱瑞贤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