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早8点,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一座小楼外排起了“长龙”。这里是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每天来“求子”的人数以千计。
刘桦(化名)就是一名“求子者”,她因两侧输卵管不通想要个“试管婴儿”,但她有严重的内分泌紊乱,不仅很难取卵,即使经过促排卵技术,成功妊娠的概率也不高。
目前,卫生部门对捐卵有明确规定,只能使用试管婴儿治疗周期未用完的卵子,捐赠卵子者仅限于接受人类辅助生殖治疗周期中取卵的妇女,严禁任何形式的商业化赠卵和供卵行为。囿于隐私、伦理、卵子产生不易等原因,在医院内进行试管婴儿治疗的女性即使生产成功了,有的也不愿意将已经冻存剩余的卵子捐献给其他人。“目前,我们卵子库里冻存卵子,都是患者自我储备的,能用于捐赠的几乎没有。”刘平叹息道。
面对医生“无卵可供”的回答,刘桦的那线希望又落空了。
“精卵库”的发展可谓冰火两重天。目前全国正式运行的人类精子库有11家,“虽然还不能说可以完全实现供需平衡,但也基本满足了不育人群的需求。”2月9日,北京人类精子库教授陈振文介绍,随着我国人类精子库数量的不断增多,各地每年可外供的精子数量已超过5万份,“多数捐精者热衷公益事业,有一位捐精者是博士,认为自己条件不错、经济条件也好,夫妻间商量好后自愿供精。”
(《京华时报》2.13 李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