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最后两个月,江苏省丰县和甘肃省正宁县的两次校车交通事故,造成数十名学生死亡。其实,这一年,还有更多的校车发生交通事故。每一起交通事故的背后,经常会浮现农村撤点并校这一根本原因。
2010年,撤点并校走过第10个年头,农村小学数减少了一半。总结撤点并校的成败,一些专家学者指出,撤点并校漠视了教育者的权益。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认为,撤点并校带来了种种问题。例如,撤并村校带来了亲情的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离开父母,来到寄宿制学校,家人的温情被剥离了,亲情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朗朗书声在很多农村消失,农村越发显得缺乏生气,因为读书声是乡村文化的重要元素。同时,乡村教师也扮演着无可替代地推崇知识和传播文化的角色,但撤点并校却切割了文化与乡土之间的联系。
从学术调查研究结论看,撤点并校在某些地区不仅没有带来农村教育的欣欣向荣景象,反而导致上学难、辍学增多、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缩小城乡教育之间差距的愿望也未能实现,反而有进一步拉大之势。
在熊丙奇看来,各地政府之所以十分积极地“撤点并校”,在于想由此减少办学点、进而减少教育投入,更方便地管理学校,“根本不是什么提高教育质量,为乡村学生着想”。结果,就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漠视受教育者权益事件。
康健认为,撤点并校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一刀切”,“应该征求老百姓的意见,他们愿不愿意撤了村小、乡小?如果他们就愿意在自己村里接受最基本的教育,那么政府就得尊重他们的意见。”
(《中国青年报》12.24 叶铁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