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1月01日 星期二

    金鸡奖获奖影片“养在深闺”为哪般

    《 文摘报 》( 2011年11月01日   05 版)

        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日前在合肥落幕,中国电影金鸡奖揭晓。《飞天》《爱在廊桥》《岁岁清明》《秋喜》《额吉》等五部影片分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等奖项。

        五部获奖影片各有特色,但却有一个共通点:多数观众对它们闻所未闻,就连媒体、业内人士都感陌生,几部影片上映反响微弱,最佳导演作品《爱在廊桥》甚至还未公映。

        难怪有人评论,作为中国电影“三大奖”中的“专家奖”,本届金鸡奖获奖结果之“专业”完全与大众脱节。是“自娱自乐”还是鼓励小片?金鸡奖的“挣扎”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国产电影创作、生产、市场环节的诸多尴尬。

        “专业”等于“小范围”? “艺术”等于“不商业”?“养在深闺”的金鸡奖“意外”制造了这些对立。获得9项提名的《唐山大地震》最终只获两个技术奖,而在多个国际电影节获得大奖的《我们天上见》也在导演处女作奖和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角逐中,分别输给《盲人电影院》和《老寨》,凭借《钢的琴》获得包括东京电影节影帝在内等多个奖项的王千源,也意外不敌《秋喜》中的孙淳。

        对于已获市场肯定的一些作品来说,获奖也许是锦上添花,但对那些还没有机会和观众见面的电影,金鸡奖真是雪中送炭吗?未必。奖项与作品是互相促进的关系,金鸡奖的“专家”选择若是离观众越来越远,恐怕获奖作品仍旧得不到观众的垂青。

        都说奥斯卡有点石成金之功效,获奖影片往往能再度掀起上映热潮,这背后是评审口味与市场反馈长期调和的结果,而过度“专业”的金鸡奖恐怕只能与获奖作品一起,很快就被观众和市场淡忘。

        (《解放日报》10.26 施晨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