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1月15日 星期六

    四十年前的什刹海冰场

    《 文摘报 》( 2011年01月15日   07 版)

        从1968年开始,北京什刹海冰场逐渐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那时北京的冬天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而且整个城市还处在文革的动乱之中,冰场无疑成了年轻人宣泄过剩精力的地方。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北京的顽主们也都把目光集中到交通方便的什刹海冰场上。

        肖那和老杨都是那个时候北京城的顽主,如今他们已近60岁了,回忆起以前在什刹海冰场的顽主生活却仍历历在目。

        老杨说,夏天过去的顽主们白天在王府井,晚上去天安门,到了冬天则都聚集到什刹海冰场。

        “平时顽主们在四九城里都很分散,那时也没有手机,要想见谁去什刹海冰场就行,因为京城的顽主们都会在那里露面。”老杨说,“那时什刹海冰场每天晚上要卖出1500张票,其中三分之二都是被顽主们买走了。一千多人在冰场里根本滑不动,那不是滑冰,简直是‘站冰’了。对顽主们来讲,来冰场就是聚会,同级别的顽主们站着抽根烟,聊聊天,其他人则是简单打个招呼。”

        “那时冰场上流行穿将校呢军大衣,戴羊剪绒帽子,还兴了几年拉毛围巾。”肖那说他们那时都是穿跑刀,滑起来有速度,打起架来就是武器。冰场上也有“拍婆子”(搭讪单身女孩)的,礼貌点的就是很绅士地打招呼,否则就会在冰场上围着女孩打转儿。一般说来,冰场里很少有打架的,有了冲突大都等散场后再解决。

        54岁的宁志强当年到冰场却是为了练技术。“七十年代什刹海冰场的门开在西侧,冰场边上有更衣室、厕所,有一条木板搭成的通道通向冰场。冰场里还有卖牛奶、面包等食品的。冰场一天开三场,有时天气暖和,中间这场就不开了。”宁志强记得七十年代滑冰的人特别多,尤其是晚上,买票要排长队,有时不得不提前一个小时去买票,后来还出现票贩子。

        大概到70年代末,什刹海冰场作为一个社交场所开始解体,改革开放后很多人都下海经商或当兵了,有的顽主也离开了北京。

        宁志强说现在五十多岁的老北京人基本都会滑冰。55岁的张女士一直很怀念70年代晚上人挤人的什刹海冰场,电视剧《血色浪漫》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更是勾起了她的怀旧情绪,她和发小儿约好来到什刹海冰场,滑起了大圈,仿佛用冰刀就能划出她们在什刹海冰场上曾拥有过的青春。

        (《新京报》1.6 尹亚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