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文化·随感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5年06月01日 星期一

    言有穷意无尽

    王鼎钧 《 书摘 》( 2015年06月01日)

        良朋满座,要我谈人情,一时兴起,说了许多话:千里马愿意遇见伯乐,也愿意遇见项羽、关公、周穆王、唐太宗。圣人出,马在马槽里吃草;圣人不出,马在郊野吃草。良马愿意吃槽里的草,所谓圣人就是他的知遇。马愿意为知己所用,人世的快乐和辛酸、耻辱和光荣,马永远分担。马不负人,英雄也不负马。

        有志于政治事业的人,他可以贪(立国家亿万年不朽之基业),可以痴(到了黄河不死心),说得典雅一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是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痴。可是万万要戒“嗔”,要忍人所不能忍,要坚百忍以图成,要持其志勿暴其气。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远可忍,近不可忍;天灾杀人可忍,人杀人不可忍。中国人杀外国人可忍,外国人杀中国人不可忍。中国人杀中国人可忍,杀了我的家人党人便不可忍。在中国,“正义”就是这样诠释的。

        中国人把歧视看作人之常情,没有立下法律加以禁止,在教育方面,也只是教人上进以摆脱他人的歧视。   

        当然,人上有人,楼上有楼,并没有一个至高之处可以维护完全的自尊。但是歧视的结构是金字塔式的,立足越高,能够歧视你的人越少,而可以供你歧视的人却越多,这就是“光前裕后”的成就。

        ※

        老伴培植了十几盆兰花,盆中没有土壤,只有维持湿度的青苔。她说,兰花是唯一可以在空气里生长的花,它在山上岩石的缝隙里也可以开得很好。

        我想起宋朝画家郑思肖画兰,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从此露根兰花成为国画中的一个项目。

        据说郑思肖画露根兰花的时候很悲观,他认为这样的花迅速凋零,正如有气节的文人面临绝境末路。这个比喻常在海外的华文作品中使用,描述移民的处境,我认为还可以有另外的解读。

        移民漂洋过海,失去中国文化的滋养,犹如无土的兰花;移民到任何环境,纵然一无凭借,也能赤手创业,犹如露根的兰花。我们不依赖任何偶像,任何权威,任何政治利益、意识形态,自有高洁的、坚韧的生命力。露根兰花向我们宣示,没有土,我也能活;没有土,我也开花;没有土,我依然有君子之风、王者之香。

        露根兰花如果成为华人移民的招牌,必须这样解释。

        ※

        作一文,中间有几句老实话,想了一想,删去;再想一想,又添回来。

        文学作品里为什么有这么多实话呢?我猜跟生存空间有关,世界如此拥挤,人的需要仍未完全满足,寻找空隙,制造空隙,成为生存的法则。别人没有,你有,你才可以独立成类,免于兼并。文学要成为独立的门类,作家乃有独立的身份,他的天才乃有发展的方向。当然单凭“爆料”不能成为作家,作品有所谓形式美,说来话长。

        作家因说实话得到荣耀,也陷入困境。例如说,达官贵人喜欢与画家、音乐家做朋友,对文学作家只能远距离使用。例如说,作家不宜做官,因为做官的人要说另一种语言,政敌必能在作家的前言后语中找到矛盾,加以攻击。夫如是,这位作家的财产变成负债,如果写剧本小说,还可以用“角色不等于作者”来抵挡,写散文连这一点回旋之地也没有。政客在竞选时出口成章,当选后行不顾言,为何选民不找他算账?因为大家对政客的诚信期许    很低,对作家则很高,这是不公平,也是对作家的尊敬。

        有人问萧伯纳,他写喜剧如何使观众发笑?这位戏剧家说,他的方法是说实话。萧翁偷懒,随口应付,但是所言非虚,管中的一斑仍是豹身的一部分。下面这些话都有很好的笑果:未来取决于梦想,所以赶快睡觉去。/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女人,失败的男人背后同时有两个女人。/有人说,我们到世界上来就是为了帮助别人,请问,别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是干什么的?/金钱并非一切,还有信用卡呢。/人应该喜欢动物,因为它很好吃。

        这些话都出于萧伯纳之手,博人一笑,但并非一笑而已,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孤立在纸上的裸体语文,演出的时候,配合剧情和人物表情,效果是丰富的。萧伯纳曾是非常叫座的戏剧家,他之所以成功,并非仅仅说实话,而是实话说出来人人爱听。

        ※

        新年期间,专家发表应景谈话,他们说,新年定下新计划几乎是人类的本能,可是只有百分之九的人能够照做,其中又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一个月后就意志动摇,放弃努力。一位专家说,与其在年初定下全年大计,不如每个月拟定一个小目标。我想他的意思是把大计划分解了,化整为零、再聚零成整,很接近中国成语的“为大于微”。

        这使我想到办杂志。假如人生能像办杂志一样有多好!每月有个计划,这个计划是全年计划的一部分,全年的计划又是整个杂志生命的一个段落,分阶分期,步步落实,砖瓦成楼台。

        纽约有份杂志叫“彼岸”,宣树铮教授主编,这个名词使人想起佛家所设的比喻,人生如同站在河边等船摆渡。这条河上没有桥,如果渡口无船,行人的那一份挫折感,有时还加上焦虑和恐惧,要怎样比拟才恰当?一年将尽夜,回想这一年留下那么多空白,那时的心情仿佛近似吧?《彼岸》杂志每月都到达彼岸,我们的生活却不能,每逢拿到一本新的《彼岸》,就想到彼岸何其近、彼岸又何其遥远!

        诗人说:“太空是无岸的。”太空无岸,游子如浮云一抹,“彼岸”只是一个观念。仿照耶稣的口吻:“彼岸不在这里,不在那里,彼岸在你心里。”

        ※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身高难再变动,体重却随时会有增减。体重既和健康有密切关系,有些人对自己的体重到了念兹在兹的程度。百货公司、银行、打保龄球的地方,都设置磅秤,供顾客用,常见有人脱了外套(甚至脱了鞋子)站上去,小心翼翼看数字,嘴里咕哝着磅秤不准。

        这些磅秤都要投币收费。有些美国人真节省,开着车子满城找最便宜的汽油,停车的时候先看定时器,如果前一个停车的人没把时间用完就走了,他就停车不投币,先去办事,宁可发现时间不够了再跑回去一趟。这人见了磅秤就大方了。

        过分关心自己体重的人患得患失,依赖所有的磅秤而又不相信任何一台磅秤,见一台试一台,也许衣服太长袜子太厚,买一台磅秤放在浴室,赤裸裸称一下。有人一望就知道太胖了,想拿磅秤当减肥机?有人说,有两样东西令女人见了忘其所以,一是镜子,还有一件就是磅秤。    

        美国胖子多,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他们从小吃太多的奶油和甜食,蛋糕甜得令你喉痛,简直无法下咽,有些热食一拿起来就往下滴油,牛油凝固了,白腻挺硬,使你疑心吃下去的是肥皂。他们才是油篓蜜罐里长大的。饮食革命?有人连听也不想听,美国年轻人太缺乏自制力了!

        以上都是闲话,真正应该写下来的是:今天我去买了一台磅秤。

        (摘自《水流过,星月留下:王鼎钧纽约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定价:45.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