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影音节拍·文化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4年12月01日 星期一

    我们不懂电影

    毛尖 《 书摘 》( 2014年12月01日)

        陈强向谢晋道歉

        谢晋在晚年的时候,好几次提到《红色娘子军》中被删的三段感情戏。按照原定的设计,洪常青引领吴琼花走上革命道路,彼此之间有过从朦胧到确切的感情表达,但公映的时候,这三段戏被删了。谢晋对此一直深表遗憾。

        著名演员陈强过世,在一篇回忆文章中看到,原来,最早还是陈强坚决要求谢晋删去影片中的感情戏,他的理由是:这种煽情的处理会让观众怀疑,洪常青救吴琼花带有个人色彩,会成为现代版的英雄救美故事。当时谢晋和陈强争得非常激烈,最后是组织出面,上海电影局局长张骏祥做了工作,谢晋才忍痛割爱。事隔四十年,陈强八十多岁的时候,跟谢晋提起往事,说一定要当面赔礼道歉才能宽心。

        两位老战友当然是一笑泯恩仇,可老爷子道歉十年之后再来看这段往事,却觉得这段公案值得再思考。

        陈强道歉是真的觉得当年错了,还是想给谢晋一个说法,这些,如今都无从追问。不过从陈强一生的演艺事业看,陈强要谢晋删戏,却饱含了一个时代的电影追求,而他的道歉,也意味着这种追求的最后陨落。

        关于陈强的纪念文章,永远会提到他演绎的两个角色,一个是《白毛女》中的黄世仁,一个是《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这大概也是当年全国人民最痛恨的两个银幕坏蛋。对于陈强自己,《白毛女》开拍前,他想的是演杨白劳;《娘子军》开拍后,他得躲着人走。在那个年头演坏蛋,可不像今天,坏蛋得掌声受欢迎惹姑娘喜欢,在那年头演坏蛋,被入戏的观众杀掉的可能都有。所以陈强有包袱,他跟导演说,我还没结婚,演了黄世仁,谁家的闺女肯嫁给我啊!

        也是组织出面,做了陈强的工作,他接连演了两个大坏蛋,并因此成了唯一凭反派角色入选“新中国二十二大人民演员”的电影工作者。

        现在我们听到“人民演员”这个词肯定有间离效应了,不过,陈强这代人的电影观念形成于延安时期,“人民性”就是电影的最高美学,“为人民服务”就是电影的最终目标,所以,无论是演坏蛋,还是演好人,演悲剧,还是演喜剧,银幕上的陈强就像写戏的莎士比亚,“不浪费一分钟去经营个人形象”,欺负琼花的地主也好,开店儿子的老子也好,陈强的电影表现一定是具有“典型性”,具有“民族风”。这样,他演的恶霸才会在世界各地激发仇恨,像《白毛女》演到奥地利,陈强谢幕的时候,就会有嫉恶如仇的观众大叫:不要给他献花;这样,他演的家长才能天南地北引发共鸣,雪花似的群众来信说,我爹就是《瞧这一家子》里的老头子!

        同样的原因,陈强会觉得洪常青不应该用那种眼神去看吴琼花,这样的爱情,有点像“革命的福利”,这不是“为人民”的题中之义,所以,得删。删了爱情戏的《红色娘子军》影响观赏了吗?我觉得没有。而且,从今天的革命电影电视剧效果看,洪常青克制的眼神才是这个电影至今流传的一个要素。

        可惜,陈老爷子跟谢晋道歉了,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银幕上,吴琼花们一出场就饱含了情欲,洪常青们一革命就能遇到美人,大量的革命影视剧挂羊头卖狗肉,革命是外表,福利是内核,陈强要是看到如今那些黄世仁南霸天的“立体效果”,一定会觉得自己当年实在单纯!

        单纯的年代过去了,陈强走了,张瑞芳走了,“二十二大”明星走了一半,最年轻的祝希娟也七十五岁了。而“人民演员”这个称呼,今天还有谁配呢?

        不虚此生

        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部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口碑之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部纪录片,任何一部连续剧。全民热爱的《潜伏》,豆瓣评分是“9”,《舌尖》达到“9.4”。

        各大电视台关于美食的节目从来没有断档,《舌尖》天南地北收获人心,凭的什么?

        片子结构不新奇,让我们恋恋屏幕的是,纪录片的镜头既富饶又清贫。这个富饶是我们少年时代看农教片时,对生活涌起的全部渴望;这个清贫也是我们少年时候看电影时看到的没有被摄像机污染过的人民和笑脸。所以,对于无论是在地理上离乡背井的人群,还是在心理上永别童年的人们,《舌尖》以最质朴最具体的乡愁打动了所有人。

        彭浩翔在微博上调戏说,可以拍一部《舌尖上的生化中国》,讲讲地沟油什么的,马上遭遇了网友的口水。彭浩翔拍贱人很有想法,但他的这番调戏也真够贱,说到底,二十世纪以降,中国人直面残酷现实的勇气一路飙升,可是面对良辰美景,丰收季节,说屎说尿是变态还是不成熟呢?

        当然,《舌尖》也不是不容置疑,片子的粗糙在一个专业电影人看来,可能技术和内容都有待修正,但男女老少对《舌尖》的守护,强烈地传达出一个信息: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影视太少。比如,对于我来说,《舌尖》就是新世纪以来唯一让我产生了巨大幸福感的国产纪录片。

        国产纪录片催泪的不少,让人感觉幸福的不多,但《舌尖》凭着无限江山无限美食让每一个中国观众在口水涟涟中骄傲不已。

        沈从文在给张兆和的信里说,“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对于千疮百孔的二十一世纪观众来说,《舌尖》用那许多地方的路、许多地方的桥、许多次数的云和许多种类的酒对我们进行了乱世的情感包扎,所以,即使你没有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作为舌尖上的中国人,你也可以不虚此生。

        (摘自《我们不懂电影》,海豚出版社2014年5月版,定价:52.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