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生活·乐活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4年12月01日 星期一

    寻味舌尖上的美食

    搜狐新闻客户端吃货自媒体联盟 编 《 书摘 》( 2014年12月01日)

        广东:早茶江湖

        广东的太阳起得早、睡得晚,时间被拉成一条长长的弧线,从清晨到傍晚,流淌进清澈的茶色。喝茶是广东人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从一杯茶的温度与点心的香气中,一天的精气神开始慢慢苏醒。

        普洱、铁观音、碧螺春……不同茶香,百样人生。从街坊邻里的家常,到明星八卦、国家政史……一整天的时光铺成一桌茶水点心,待茶色淡了,夜色浓了,再悠悠然起身回家。

        茶与话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借茶聊天还是聊天饮茶,茶与话都是餐桌上的主角。美味的点心一不小心反倒成了配角,但也不是不重要的,味蕾的满足感总是能传情达意,提升一整天的幸福指数。

        虾饺、烧卖、叉烧、蛋挞,合称为广式点心的“四大天王”;此外,萝卜糕、豉汁凤爪、肠粉、百叶等,种类多到小蒸笼可以从台面一直码放到屋顶。随着一笼笼点心摆上了桌,再来一杯冒着青烟的茶水,一天就此开始。

        贵为“四大天王”之首的虾饺,皮薄馅大,一颗颗丰满如大肚婆,十三褶。性感的半透明状是澄面的功劳,虾饺的内心大多淳朴单一,只容得下新鲜的虾仁与少量其他如猪肥膘及笋丝。一般说来,蒸好的虾饺皮弹滑而馅鲜爽,咬开后看得到大颗完整的虾仁,猪油融化后催生的香滑很好地衬托出虾仁的弹牙、笋丝的鲜嫩。当然,也因为少许猪油的存在,使得虾饺只能趁热食用,放凉的话,顿生的油腻会使好味大打折扣。

        叉烧包“笑口常开”,总是一副吉庆祥和的模样。在广东,叉烧包不仅是一味点心,也代表着团圆和谐。叉烧包的外皮是用北方人包包子所用的发酵面团,经改良而成,包制时要有一定技巧,蒸好时才能出现漂亮的自然裂缝。做叉烧的肉一般多用梅头肉,也有用猪颈肉的,无论是梅头肉(猪肩肉)还是猪颈肉,都属于肥瘦适宜不可分割的肉,肉软且带有脆感,特别适合做叉烧或馅料。

        萝卜糕也是经典的广式茶点,别看名字简朴,实则内容丰富,真正的低调奢华有内涵。萝卜糕的用量可简可繁,简可只用白萝卜、腊肠、面粉,繁可多加瑶柱丝、腊肉丁、虾米等,扩展能力极强。刚出锅的萝卜糕,恰好完成中度烘烤后的梅纳反应,表面金黄的色泽,像镶嵌了一层阳光,还未食,视觉、嗅觉已深深沦陷。

        广式肠粉种类颇丰,从气质清雅的斋肠,到市井的肉蛋肠、猪肝肠,再到包裹虾仁的稍高端肠粉,肠粉的海纳百川足以虏获各种挑剔的味蕾。肠粉成功与否的首要考量标准在于滑,当然仅仅是滑还不够,还要略带一点能与唇齿嬉戏的韧性,而且粉皮要薄,薄薄的滑爽粉皮才能更好地汲取汤汁的味道。

        红米肠粉算是近几年肠粉界乃至早茶界的新贵,除了色彩艳丽、外表诱人之外,它还拥有与众不同的“内涵”。虾仁用油网包裹进行油炸之后,才能穿上红色的“嫁衣”。这种肠粉多了些现代味,但也会因油网走油不够干净而略显油腻。所以,成功的红米肠粉除了口感的层次分明外,一定不能在盘底、口腔留有多余的油分。

        陈皮牛肉丸不算传统的广式茶点,如今却广受青睐。牛肉一定要先刀切,再手拌入空气,才能足够松软,这点与追求弹牙的潮汕牛丸大有不同。牛肉丸中的陈皮碎粒,就像古刹钟声,让沉浸在肉香之中的舌头“叮”地一下被激醒,在绵长的余韵中寻找下一轮的惊喜。

        台湾的乌鱼子

        想起沈宏非老爷子说过的一句话:冬季到台北去看雨,不如冬季到台湾去吃乌鱼子。

        每年冬至的前后十天,成熟的乌鱼就会从大陆北方逐渐集合成群,沿海南下到温暖的台湾西南部海域产卵。这个时候,在台湾新竹以南的沿海渔村,就会出现一年一度的渔业捕捞盛会,随即出现满街曝晒橙黄耀眼的乌鱼子的景象。

        台湾很擅长把美食做成文化,香肠、卤肉饭、牛肉面、蚵仔煎,全都不是豪华大菜,却处处体现了多元的人文环境。

        新鲜的乌鱼卵要先洗净,去掉血渍和血管,然后绑头,用盐腌渍四到五个小时,接着平铺在木板上,层层叠起,用石头或者水泥砖块压紧脱水。曝晒之前,先用干净细嫩的猪肠为乌鱼子整形,如果在曝晒过程中有损伤,还要回整做二次整形。晒乌鱼子,每两个小时就要翻面一次,连续曝晒七到十天,日出而晒,日落而收,最后才形成优质的乌鱼子。

        乌鱼子最简单的吃法,就是将乌鱼子外的薄膜轻轻撕去,擦净,撒上米酒,然后在文火上干煎,或者放烤箱烘烤,直到双面金黄、香气四溢。这撒米酒的方式在各家笔下有所不同,蔡澜是用一根大蒜在尾部直切成一迷你扫帚,蘸绍兴酒或白兰地轻轻涂抹乌鱼子;沈宏非笔下则是直接浸于高粱酒之中,遇到上品,才是取肥嫩葱白一截斜切,蘸以陈年花雕酒后涂抹;而在北京著名的欣叶台菜里,则是先用米酒将乌鱼子两面略泡,然后再撕去外膜烘烤。

        总之一点,就是要借酒与葱蒜的香气除去乌鱼子的腥气,最后食用时再搭配一片白萝卜甚至苹果片清口。处理得恰到好处的乌鱼子应该是略微松散,有粘牙感,若是紧实发硬,则有可能是烤得太干了!

        贵州:铜鼎牛肉汤

        千百年来,多彩的贵州携着她独特的人文环境和民族风情,屹立在中国西南边陲神秘的山水之间。无论你来还是不来,她都静静地等候着,传递着自然、神秘、纯净的气息。

        在贵州大山的深处,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仡佬族。仡佬族是贵州大地上的土著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块纯净的山水之间。

        每逢隆重节日或有尊贵客人到访,仡佬族人总要杀牛祭祀、盛宴招待。仡佬族杀牛是有仪式的,一般来说,会把杀牛的场地安排到靠近河滩处,或是三岔路口的平地处,据说这是祖先传下来的规矩。

        在杀牛的过程中,家中的长房主事人(多是族群里德高望重的人)先用仡佬族话请天地、请祖宗。在请天地的时候,尤其强调要请坡头(坡头就是山神的意思),长房主事人用仡佬话讲:“请阿里布(仡佬族语中一个山坡的名字,下同)、阿荣岩、阿读郎……请九个坡头来接牛血喽,请坡头保佑庄稼好。各坡头前十五里,后十五里,横十五里,竖十五里,不能让豹子、野猫进寨来。”

        在仡佬族,牛肉是最珍贵的食材,当然其吃法也别具特色。铜鼎牛肉汤就是由一位仡佬族长老传承下来的珍贵美食。

        在黔东北道真与务川交界的一处深山里,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他的父亲曾是仡佬族的长老。老人家有一个拿手绝活,就是铜鼎牛肉汤,是其祖辈在油茶的基础上研发而成的。油茶是仡佬族的待客必备品,最好的油茶需要用龙洞水烧煮而成,所谓的龙洞水就是岩洞里自然渗出的地下水,甘甜可口,水分子比普通的水要小,所以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老人有一口直径1米左右、高90公分的圆形铜鼎,是祖辈传下来的,铜鼎常年架在屋外场子中央的一块方形空心大青石上。每逢家里要来尊贵的客人,老人家就会在早晨5点多起床,在铜鼎下面放入银杏木劈成的柴木,柴木要求七分干,在燃烧后要有一定的烟雾。

        铜鼎里最重要的是要放入牛肉汤的母汤,然后加入牛骨头、牛肉和老人从深山里采摘的数十种药材,以及大树茶的叶子与树皮磨成的粉。在大火猛烧两个小时后,在铜鼎下的柴火上要加入半湿的银杏树皮粉,火势瞬间被压了下来,如此这样再过3个小时,这铜鼎里的汤基本上算是熬好了。

        接下来,老人会根据喝汤人的数量,把铜鼎里的汤盛出放在几个铜盆里自然晾温,待午餐大家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再把铜盆里的牛肉汤倒入屋内的铁锅里用大火烧开,而后再加入深山里自然生长的野蘑菇、树耳等,快要出锅时放入事先切好的熟牛肉(是先前放在锅中蒸煮了5个小时的牛肉),这样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就做好了。

        这样的牛肉汤看起来汤色鲜亮而不寡淡,闻起来汤味鲜香而不厚腻,吃起来牛肉细腻而不挂口,真乃人间难得一寻的美味!

        (摘自《寻味:舌尖上的乡愁》,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9月版,定价:36.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