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文化·讲义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3年10月01日 星期二

    看得开,放得下,才是人生

    蔡澜 《 书摘 》( 2013年10月01日)

        我

        活得老了,就学会观察对方是怎么样的一种人。逃不过我们的法眼。    

        “我开发了大陆市场。”

        这个人说完给我一张名片。抬头上,写着是某某公司的经理。

        一个经理能开发一个市场吗?没有整间公司职员的努力,没有老板的眼光和大力支持,你做得到吗?如果是你一个人的,那么去开另一间公司吧。

        怎可以把一切归功于一个“我”字?就算是老板,在外国也用“我们”,从不是“我”。英文的“We”是谦虚的,我们就学不会用这个字眼。

        “我把赤字减轻了。”

        政府里的一个小官说。单靠你一个人?简直是笑话嘛。   

        “我的宣传做得很成功!”

        你、你、你?

        可怜得很,这些人是爬虫类。

        这个“我”字,说惯了,在老板面前也用,老人家听了心里当然不舒服,但是狐狸嘛,笑着说:“非你不可。”

        转头,找到另一个人,即刻炒你鱿鱼,留下你这种人,是危险的。

        年轻人总认为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在当今集体制作、合群经营的商业社会中,已经没有了一个“我”字,公司一上市,连做老板的也是受薪,做得不好随时被股东们抛弃,哪来的我、我、我?

        生意做得愈大,愈学会用人,知道人才会替你带来财富,而常把“我”字变为口头禅的家伙,将会替公司带来祸害,小心小心。

        要做“我”?也行,去当艺术家吧!一幅画、一件雕刻,没有了“我”,就死了。

        写文章也是,用“我”是种特权。

        做生意嘛,还是少几个“我”,用回“我们”吧!笨蛋!

        等

        回香港,时间不多,因为又要赶着为下个旅行团去探路,只停十几个小时就上路。约了一个年轻人,对方说有重要的事商量。地点由他定,我准时来到。    

        说是准时,我这个人绝对不准时,只有早到。    

        父亲教落的一些做人的原则:对人要有礼、要守信用、别让人家等待,等等。    

        “当今是什么年头了,”友人问,“你这样做不是吃亏吗?”    

        的确受了很多苦,尤其是被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同学骗去,受伤甚重,对人生好生失望。但是另一个同学又帮助我赚钱,得到平衡。    

        年轻人迟到了半个钟,对不起也不说一声。我反而安慰他:“不要紧,不要紧,我是不让人等,但是等人不要紧。”

        嘴巴那么说,心里老不愿意。等人的时间, 加起来,不知浪费了多少个月!如果对方是个美女,那还有话说。缺德鬼一个,为什么由我来等?愈想愈不公平,愈想愈生气,但是,每一回又不公平、又生气地完结。等人的噩梦,一次又一次地重复。    

        为什么打电话给人,都说:“等等。”    

        为什么不会说:“请等一下。”    

        自己公司的职员,教了又教,还是说:“等等。”    

        怎么要求别人办公室的人说“请等一下”呢?    

        家父教的,要放弃的话一下子就放弃了,但也死守了六十年。    

        如今年老神倦。板桥老人说:已不陪诸君作无益语也,翻成现代语:“唔同你呢班契弟玩。”    

        从现在开始,不再等人,让人家等我。    

        话虽这么说,下次又等。 

        代价

        好像命运的安排,我住过的城市,物价都是很贵很贵的。

        住东京时东京贵,住香港时香港贵,现在想来澳门,东西也逐渐贵了起来。

        “都是你们这些外来客搞贵的!”虽然当地人那么埋怨,但是一个都市繁荣起来,都是自己的努力,而繁荣带来的代价,东西一定贵。

        第一样感觉到的,是地产。

        怎么可能,一英尺才多少,现在忽然加起倍来?有的还不止,双倍,三倍。

        “我们怎么买得起?”无产业的年轻人哀鸣。我们都曾经那么悲伤过。  

        但是,买不起的话,地产贵或便宜,照样买不起。想买,朝一个目的去努力,始终给你达到,这是永远不变的定律。

        已经置业的人,忽然间身价加倍,上几万一间的小公寓,变成二十几万,上百万的,上千万的,以此类推。

        有些人一下子就卖掉,拿了一笔钱在手,再去租房子住,希望在地产下降时再买回来,可是地产一涨,很难在十年八年中有起伏的,到时追也追不回来。

        涨了不放,等于钱没赚到,实际上还是和从前一样,不过,在精神上富裕了许多,即使你的房子只值几十万。

        朋友们都取笑我,专选贵的城市去住,赚多少钱都不够花,真是冤枉。    

        我的看法不同。钱,花了才有它的价值。想有得花,就要拼命去赚呀。没有人会同情整天只会埋怨的人。

        教养

        教养这一回事,人家都以为是出自名门才能得到,其实是一种普通常识,只要稍微注意,都可学到,和你的出身没有关系。

        没有教养的人,是懒惰的人,不求上进的人,无可救药,一见大场面,即刻出丑,在外国旅行,被人歧视,也是活该的。

        当今大机构聘请职员,最后的面试都在餐厅中进行。

        主人家故意迟到,看你是不是一坐下来就先点菜不等别人。酗不酗酒?也即刻知道,忍不住的人一定先来一杯烈的。

        菜上了,看你拿筷子,姿势正不正确倒没太大关系,那碟炸子鸡,你有没有乱翻之后才夹起一块,就决定了你的命运。

        吃东西时,啧啧有声,更是个大忌。有教养的人哪里会做出这种丑态?吃就吃,为什么还要啧啧啧啧?

        父母没教你,那你的家庭也没教养。不过这是上一辈人的错,不能完全怪你。但是你出来社会混,连这一点小小的餐桌礼貌都学不会,派你去和对方的大公司兜生意,人家听到你啧啧啧啧,先讨厌了,—定谈不成。    

        有些时候,不必从餐桌看到,连面也不必见,听你的电话,已经知道。    

        “等等吓!”你说。

        管理阶层已皱眉头,为什么不会说请等一下?这个“请”字,难道那么难说出口?

        “是谁找他?”

        为什么不能是:“请问您是……?”

        没有教养的女人,比没有教养的男人更加不能容忍,快去向苏州姑娘学习吧,她们每一句话都像是征求你的同意。即刻命令手下:“把那个东西拿来!”也会变成:“请你帮我把那东西拿来好不好?”

        听到没有教养的人说话,总不当面指正。教养这一回事,是自发的,自己肯学,一定会,并非高科技。

        模棱两可

        有一个调查,说女士配衬衣物,一生要花两百八十七日。

        何止?

        总是配来配去,脱了又穿,穿了又脱,最后选中了一件,还是没有信心。    

        “穿蓝的好?红的好?”她们开始问对方。

        “两件都好看。”要是你这么回答的话,不但迟到,连门都出不了。  

        还是说:“蓝的好。”

        “真的吗?我认为是红的好看。”

        “那就穿红的吧。”这么说,也是笨蛋,对方永远不会相信你的说法。

        那应该怎么回答呢?很简单,要肯定,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斩钉截铁地说:“蓝的好!”

        “你肯定。”

        大力点头:“蓝的好。”

        跟女人是不必争辩的,因为你一定输,愈早投降愈是聪明。不过当她们要征求你的意见时,绝对要坚持主见,她们就会乖乖地听了。    

        同样的,她们问:“叫什么好呢?吃肉还是吃鱼?”

        “吃肉。”你说,还要带点命令的口吻。

        问她们也是多余的,点菜时,你做主:“我认为先来个西泽沙律,再来一个龙虾汤,主菜烤块牛扒好了。”

        说完把菜单合上,要是对方再纠缠不清,那么你叫你自己喜欢吃的,让她们慢慢决定,肚子一饿,决定就快。

        女人,爱一个会为她们做主的男人,最不喜欢男人模棱两可。你以为尊重她们的意见?别那么笨好不好。

        (摘自《看得开,放得下,才是人生》,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6月版,定价:35.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