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品味人生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2年06月01日 星期五

    干草镇

    [美]保罗·科林斯 著 黄宜思 张立新 译 《 书摘 》( 2012年06月01日)

        保罗·科林斯和家人放弃了旧金山的都市生活来到英国威尔士乡下,住进一个以图书闻名的小镇——瓦伊河畔的干草镇。这个镇人口不过一千五百人,却有四十家书店,大部分经营旧书。这里享有图书故土的美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书迷。       

        我喜欢干草镇。  

        自从我们上次来此访问,已经过去两年的时光。那时候我的妻子正怀着摩根。而我们第一次到干草镇来是大约四年前的事。当时我们之所以能在周游英国的旅行过程中偶然来到这儿消磨时光,是因为“孤独星球”的导游随意挑选了这个名叫瓦伊河上的干草镇的地方。这地方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据说,这个地方对于一般书籍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麦加,特别是对于那些古书收藏者来说更是如此。    

        “好吧,”我回答说,“这地方听起来正是我想去的地方。”    

        我们在一家名叫“茉莉香舍”的小旅馆住了下来。这家旅馆位于一条铺有鹅卵石的小巷里。那年夏天,这家小旅馆可谓是名副其实,充满了香味。旅馆由一对好客的老年夫妇经营。他们的名字叫约翰逊。早晨起来,我洗了一个澡,水龙头的水压十足,差一点把我的皮肤冲掉一层皮。我已经好几周没有这样痛快过了。走下楼,看到他们在餐厅准备早餐,为我准备的早餐很是丰盛:香肠、西红柿和蘑菇。一边吃早餐,一边听他们给我讲述他们旅行的故事和当地奇特的风俗。他们告诉我,干草镇曾经脱离英国,宣布独立。    

        约翰逊先生说道:“总有一天,你会与干草镇的国王见面。”    

        约翰逊与他的太太会心地一笑。我也笑了,他们两个笑得更开心。    

        在我们第一天访问的小镇里有许多小商店。商店里有很多旧书,书一直堆放到了房子的顶棚。一本很厚的《天路历程》,从其颜色和重量上看就像是一个大的沙井盖,简直要把书架都要压塌了。还有一本《夏娃的日记》,它很薄但很精美。这是一本非常奇怪但有益的书,每一页上都有一些像比亚兹莱绘画一样少精乏力的插图。还有一些书,作者名字已几乎无法辨认,是尽人皆知的马克·吐温所作。我们花了好几百英镑把这些书寄回家里。在旅程结束时,我们把行李放上出租车,有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我们的车沿着蜿蜒的路开向郝里福德郡,绿篱与斑驳的灯光在车窗外飞快地退去。   

        我对珍妮弗说:“等我老了以后,我想退休到这儿来生活。”    

        我们这晚只花了25英镑。这简直难以令人相信。因此我们决定第二年的冬季再来小住。但事实上,我们没有能够成行。我们住过的房间的电话一直打不通,茉莉也被大雪淹没,甚至约翰逊一家也销声匿迹了。    

        最后我们只好给另外一家名叫“七星”的当地旅馆打电话。接电话的是旅店的老板玛丽·拉特克利夫。“我们将在新年到。”我的妻子解释道,“那时你们有房间吗?”    

        “刚好有”,玛丽笑着回答,“我们刚刚买下这个地方。你们将是我们的第一批客人。”    离开“七星旅馆”已经快三年了,但是从郝里福德车站到旅馆一路上的景色依然。道路蜿蜒穿过果园和油菜地,位于布雷沃丁古老的牧师房子附近的单车道小桥仍然显得那么沉闷。车还经过了许多大楼,其中就有巴斯克威尔大楼,路穿过那些一眼望不到头的树篱。路边矗立着都铎时期的房子,中世纪城堡上的钟塔隐现在玉米地深处。        

        出租车停在“七星”酒店门前。我们把行李放在一个周围种满鲜花的庭院里。时值7月,蜜蜂懒洋洋地在玫瑰丛里飞来飞去。拉特克利夫夫妇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后面跟着那只名叫“少校”的牧羊犬。    

        我突然感到一种强烈的轻松感。    

        “你们回来了!”玛丽说道。我们会心地笑了起来。    “我们回来了”。珍妮弗回答道,“也许永远回来了。”    

        房间里有一个小电水壶,其实每一个英国旅行者的房间里都有一个。在我打开行李时,珍妮弗一边煮茶,一边把波旁奶油饼干放在盘子上。也许你读过有关复杂的日本茶道的介绍。英国的茶道好像缺乏一种端庄性,特别是当你用一根绳子将泰富牌茶叶袋里剩下的棕色茶汁挤出来,把浸透的袋子扔进垃圾桶时,更是如此。幸而今天的英国人喝咖啡远远超过喝茶。但英国人对于茶叶确实有一种神秘感。    

        我们穿好衣服走出房间。七星旅馆位于宽街与乔叟胡同的丁字路口。旅馆的另一边是镇中心,那里矗立着一个钟塔。一辆拖拉机朝着出城的方向隆隆驶去,驶向农村。再往前几百码就是农田。在附近到处是歪歪扭扭的旧建筑,里面都是图书商的店铺。    

        你知道,干草镇是名副其实的书香小镇。这是因为它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居民、五个教堂、四个杂货店、两个报亭、一个邮局……但竟有四十家书店。全是古旧书店。所有这些书店都位于古色古香的建筑中。处于干草镇中心建筑的年龄大多数都在一百年以上,二百年以上的并不多。这些书店藏书大多达几百万册之多。有的书甚至被储藏在城镇周围偏远的牛棚里。这里有数以千计的图书。这些书有关于男人、女人和孩子的,也有关于牧羊犬的。有用萨瓦西里语写的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第一次出版的书籍,也有于七十年代写的有关流苏花边的书籍,有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富兰克林关于电学的专著,甚至还有差点被搅成纸浆的约翰·梅杰的自传。  我们走进城里一家中餐馆,眼睛一时还不适应房里暗淡的光线。餐馆里没有桌子、椅子,只有一个便捷式柜台和破旧的沾满油腻的地毯,依稀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个吃饭的地方。空空的房间里一边放着一个沙发。你只能看到偶然坐到对面的人。除此之外,什么也看不到。珍妮弗和我坐在沙发上等着我们的外卖,然后默默地拿着走出餐馆。餐馆外,阳光普照。我们拎着沉甸甸的晚餐袋,走在鹅卵石铺设的街道上。    

        傍晚,小镇安静了下来,路上只剩我们两个人。我抱着摩根走在教会街上,路过一个土丘。这个小土岗原来是一个古城堡。我也不知道古城堡的年代,也许有一千年?小土丘前面有一条小河。    

        我想去前面不远处墓地的墓碑那里转转。这毫不奇怪,因为英国的公墓就像美国爱荷华州的玉米一样有名。摩根很喜欢不停地把门打开关上。他在圣·玛丽墓地巨大而沉重的铁门周围爬来爬去,好像喝醉了空气,跌跌撞撞,非常可笑。当他关上公墓大门时还高兴地冲我们笑了一下。    

        在圣·玛丽墓地旁边有一个指路牌,上面写着:

        华伦瀑布       

        我们顺着路向前走去。开始路是人工铺好的,而且阳光明媚。但是没走多久天色就暗了下来,并不再有铺好的路。路边可见衰败的果园,到处生长着蓟草、蕨类和荆棘,可以听到下面瀑布的声音。前面不远,透过树林,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瓦伊河。一只鸟从几码外的草丛中突然飞出,把我们吓了一跳。或许鸟也因我们而受惊了。我可以听到他们在林间啼叫,相互传递信息。偶尔也可以听到秃鼻乌鸦呱呱的叫声。 

        “太棒了!”    

        “是啊。”    

        我们在一条长凳上坐下来吃蛋卷。蛋卷就像墨西哥玉米煎饼那样大小,有一点甜酸的果酱和啤酒的味道。    

        与陡峭的河流堤岸上方平行的是一条坚实的泥泞小道。小道上有一些树根可以帮你攀援而上。路边偶尔可以看到一些粗大的石头拱门,这些拱门好像并不通向任何地方。直到来到干草镇几年后我才发现,这条路原来是一条铁路的地基。

        世界上经常有这样的事情:从遗留的古迹一点也看不出它们原来的用处。人们只能看到这些古迹当下的状况,没有人去质询它们曾经的风光。

        (摘自《六便士之家:迷失在书镇》,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定价:25.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