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封面故事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

    剑桥辣妈:这样当妈才上道儿

    特约撰稿_于悦 发自英国剑桥 编辑_王楠 《 留学 》( 2014年05月05日)

        你是第一次当女儿,我也是第一次当个二十几岁姑娘的妈妈,犯了一串儿的错误,好在咱们相互促进,我现在也好歹上道儿了。

        我和我妈的关系亦师亦友,近几年她经常喜欢带点小得意地说:“咱娘俩合作起来默契无间,简直羡煞旁人。”

        我就逗她:“你是指成功上了剑桥这回事么?”

        她说:“不止,还有对你的教育,这才是最要紧的合作。现在看来虽然你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再努力,不过好歹你算是上道儿了。对我来说也一样,我也是第一次当个二十几岁姑娘的妈妈,犯了一串儿的错误,好在咱们相互促进,我现在也好歹上道儿了。”

        我:“上道儿了就好。”

        迄今为止我在国外也待了些年了,越来越感激爸妈能把我送到剑桥来念书。若非他们,我必定与剑桥失之交臂。这里先不讲我是如何申请到剑桥的,先表一表我的人生导师—我妈—如何跟我无间合作再造我。

        “你妈我的评判标准跟流行的不一样”

        从小到大我妈对我的要求其实挺高的,不过她从来不会在意我犯错误。她总说,不让小孩子犯错误,你们还怎么有胆子去学新事物?

        她也从来不在乎我的成绩,分数什么的她看得比我淡多了。小时候我考得不好,战战兢兢拿成绩单回家找她签字,她都高抬贵手,顶多叮嘱我把错题弄清楚。那时候我在深圳最好的小学念书,学校非常注重数学成绩,正好我数学不好。每次考试,好朋友们都95分左右,就我,一直在88、89上徘徊。数字倒是吉利,可是心里总忍不住难过。

        故事的高潮在四年级时来临:当时我也不明白我们数学老师对我哪来的信心,多次鼓励我参加“希望杯”全市数学竞赛。我战战兢兢地去参加预赛,完了成绩下来一看,100分的满分我只拿了10分??当时我连哭都哭不出来,我爸也差点吓坏了。我妈倒是淡定依旧,抱着我安慰说:“没关系,只要你一直在进步,就不怕。每个人的成长节奏不同,一定要尊重自己的节奏,心急吃不了热饼饼。不过一定不能放弃,不怕慢,就怕站,听到没有?”

        我瘪着嘴说觉得自己让爸妈很失望,我妈就笑了,说:“你妈我的评判标准跟流行的不一样。我的孩子,只要她好学、勤奋、善良、诚实,我就喜欢!话又说回来,你个小学生做不出中学难度的数学题不很正常吗?以后自然就会了,现在着什么急?为什么要跟旁人比?”

        于是,“成长节奏”,这个概念在我后来的成长历程中多次出现,让我坚信,哪怕现在我还不是最好的,只要踏踏实实一直往前,就迟早可以达成所愿,不必去羡慕旁人。这项“二皮脸”素质在我来剑桥以后派上了大用场。每个人刚来剑桥的时候都会迷失一阵子,会怀疑自己的智商,毕竟这里云集了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每个人都有过铁血学霸的光辉岁月,自己那点在高中时期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冲击。我当时也是,有的时候下了讨论课,回到家里直想哭。不过好在及时记起了妈妈“成长节奏”理论,很快摆正了心态,成绩也提升了不少。

        高压文化运动,造反有理

        我妈虽然不看重成绩,却非常看重我的阅读习惯。在我刚认识字的时候,她每天都给我读一段睡前故事,引起我对书本的兴趣。到我认了很多字的时候,大概六岁吧,她的睡前故事就总停止在最精彩的地方,我抓心挠肺想要继续听下去啊,她就说,妈妈有事情必须要去做,你已经认了那么多字了,剩下的就自己看吧?这我必须郁闷啊,于是什么撅嘴啊、哭丧脸啊,各种花样都玩过了,悉数无效。不得已只好开始自己看书,慢慢地也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妈妈开始给我推荐名著。我记得读的第一本名著是《西游记》,故事性很强,我看得津津有味。然后是《飘》,没太看懂。我就拿着书去找妈妈,跟她说看不懂怎么办。她说:“多看看就懂了。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嘛。”我很无奈,看不懂就是看不懂啊!妈妈就跑去买了《乱世佳人》的电影DVD放给我看,再看书时,就能看懂了。说来也怪,跟《飘》死磕以后,再看其他的名著,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到了小学六年级,我妈非常生猛地让我开始涉猎哲学书籍。我当时就乱了,这次是完全看不懂了好吗!这日子没法儿过了,必须造反!于是这次“文学转哲学文化运动”在我和我妈的拉锯之下,一共进行了四年,直到初三,我才开始心悦诚服地看《论语》。

        在此“文化运动”期间,在我妈的高压政策下,整整四年我只背全了《道德经》,还完全不解其意,甚至差点把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给放弃了。所以这样看来,小孩子的成长,的确急不得。这件事情我妈妈现在提起来也后悔不迭,她说,当时看我那么反对,应该好好听听我的理由,或者缓个一两年再说的。这样也不至于浪费那么多时间,还差点搭上从小养成的好习惯。

        人的最高境界是雌雄同体

        到现在妈妈也在持续不断地学习反省,也不断督促我多看些书。每个暑假回去,她都带我去图书馆泡着,朝九晚五。有一天在图书馆的时候她突然说:“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修练到最高境界,那就是雌雄同体。”我听到这话时必须瞠目结舌!她就解释:“一个人书读得越多越杂,明白的也就越多,身上男性、女性的特质也就变得不那么水火不容了。”

        我问:“怎么说?”

        她说:“比方说,文学因为它的细腻和观察入微,会加强读者的女性特质;科技和政治因为条理明确、前后因果联系性强,会加强读者的逻辑思维;历史因为它宏大的格局,会让读者心胸更宽广,更因为见识得多了,不容易感情用事;心理学等人文类学科,对人性体察入微,又是女性特质的表现。生物和经济方面的书,描述了自然状态和人文状态下的生态系统,有助于人摆脱约束、回复本真,这个就高端到不分男女了。所以你说,最高境界是不是雌雄同体?”

        我就说:“你这是在暗示我要看这几方面的书呗?”

        她说:“世间的人和事,再怎么千变万化总不离其宗。看了这些书,知己知彼,不好吗?”

        我心悦诚服。

        不过妈妈太过于看重阅读,也会带来问题。好在爸爸是个很实际的人,有他带着我在社会上去“行万里路”,正好可以防止我变成赵括、马谡那样不知变通的书呆子。书籍不是灵丹妙药,只不过是成长路上的指导。读书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仅此而已。就好比说,如果人生是一场RPG游戏,书籍是迷宫地图、神装备、神武器,甚至有可能是外挂,有了它们事半功倍。可是真要升级,还是得自己踏踏实实去打怪,偷不得一点懒。

        你气得我吐血,我就气得你挠墙

        出国以前在爸妈身边,有人宠着照顾着,从来不曾经历什么逆境,所以生活中小小的不顺心都被放得很大,有时候跟爸妈的一些小矛盾也会认真去气几天。

        但总的来说,我妈和我,是一对默契无间、亦师亦友的母女。虽然有的时候还是会爆发冲突,但我和我妈都认为冲突也是沟通的一种形式,只不过稍微激烈了一点而已。更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我妈还是我,都有犯错的时候,沟通清楚也就没问题了。就算沟通不清楚、相互不能说服也没有问题,一家人之间彼此宽容一点,也没有什么不好。

        我妈当然有把我气得想吐血的时候,但一想到我把她气得挠墙的时候更多,她都能不受影响继续爱我,我为什么不能呢?所以我们一点也不怕冲突,也不会因为冲突伤感情。

        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生命中有一位人生导师是件很棒的事情,她会看着你不让你往旁道上走,在你不清醒的时候叫醒你,在你骄傲浮躁的时候拍平你。我妈就是我的人生导师。

        记得刚拿到剑桥录取的那一天,我妈在高兴之余说了一句话:“要小心,千万不要把剑桥变成光环,让它成为你生命的负担。”

        我问她这话怎么讲,她说:“剑桥能给你的有很多,那些了不起的教育资源,要好好利用起来。比如图书馆,里面肯定有很多有意思的书,要多去读读书。再有,那些导师们不仅可以在学术上带你走很远,也可以在做人方面给你留下深远影响。另外,剑桥聚集了全世界最聪明的年轻人,努力打破文化屏障去多交一些朋友,观察他们怎么处事为人的,对你大有裨益。这些是你去剑桥该做的,要学本事、长智慧。千万不要被剑桥的盛名养出虚荣心,躺在光环上睡大觉,那样你就会傲慢自大、再无长进了。如果那样,妈妈就觉得还不如不去。”

        听妈妈这样说,我一下子警觉了起来。而后在剑桥求学的时间里,也一直很注意这一点。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国经历过一些事情后,反而学会了恋家,才知道,世界上只有爸妈才是真正无条件爱自己的人。小时候向往自由,可是等到每年都只有这么一两个假期可以待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尤其当每次见到他们都发现他们似乎又老了一些的时候,心里更是放不下,就会忍不住怪自己,为什么当初决定去那么远的地方求学。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求学在外,是不得已的远游,我的想法是,早些学成归来、成为一个强大的守护者。到那时,我的爸妈换我来守护,就像早些年他们守护我那样。

        不记得谁曾经说过,漂泊在外的孩子像风筝,线的另一端始终牵在家的手里,那双温柔的手守护着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线就始终牵在他们手里,只要回家,就能看见他们为我敞开的家门,门廊里有一盏为我点的灯,照亮着我回家的路。 

        我很幸运有这样的爸妈:他们对我有十足的信心;他们愿意为我担当为我付出;他们善良智慧、立身正直,教给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礼数;他们爱我不是因为我的任何身外之物,所以我知道,哪怕当我处于低谷、哪怕大家都疏远我的时候,只要我回家,他们一定都在家里等着我的。

        所以这样一个家、这样一份爱,就是我面对这个世界时无论如何都不会弯折的脊梁。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莫大的幸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