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封面报道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3年12月05日 星期四

    哥们儿 全职爸爸来了

    邓茗文 《 留学 》( 2013年12月05日)

        今年15岁的李天志目前就读于北京市最著名的高中—北京四中,让许多同学羡慕的他,却有一段不那么让人羡慕的遭遇—6岁时母亲因病永远地离开了他。不过,上天在为他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又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天志的父亲为了抚慰他心灵的创伤,用坚定与温和的语气告诉他:“爸爸会一直陪伴你直到18岁。”从那时起,天志有了一个全心全意扑在他身上的“全职”父亲。

        欲鹤立,先进鸡群

        天志家住在北京理工大学里,天志爸爸并没有让孩子就读离家最近的小学,而是选择了离家相对较远的西城区中华路小学。每天,天志要花15分钟步行穿过北理工的校园来到公交车站乘坐公交车去学校,路上大约会花上近1个小时。

        天志爸爸从来不接送孩子上、下学,连早起的闹钟都得天志自己设定,他认为独立是一切自主行动的基础。与多数家长的做法不同,天志爸爸特意选择的这所学校在西城区排名并不靠前,相反它的排名还比较靠后。据天志爸爸说,这所学校的生源不是很好,天志上学的时候全校一共就十几个教学班,而且学生中有许多来自来京务工人员家庭。

        这样的选校并不是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实际上天志爸爸的这个选择是有意为之。“这所学校校风不错,学校环境也还好。更重要的是,天志在这里上学能让他更好地建立自信。”天志爸爸认为,在这所学校上学竞争压力小,作为北京本地的孩子,天志更容易“鹤立鸡群”。同时,这所学校因为生源有限,采取小班教学的模式,这样老师对天志会更关注,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也可以更细致、深入。

        这个看似冒险的选择最后被证明是正确的—天志以全校“综合素质第一”的成绩毕业,考入西城区排名第一、在北京市名列前茅的北师大二附中(三帆中学)。在中学阶段,天志仍然保持了优异的成绩,每次期末考试几乎都是全班第一。这个成绩让天志爸爸感到骄傲的同时,却让永远排在第二的同班女生夏言很苦恼—她为了超过天志,在校外上了很多辅导班,而天志却从未补习过。

        对抗师道

        不得不说,天志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突出的综合素质,与父亲的教育是紧密相关的—父亲从来不辅导天志的学习,而是把精力花在教育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上。他告诉天志,学习不是为了讨好老师或者对得起父亲,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为自己将来想要的生活打下基础。天志的父亲认为,从小学阶段重要的事情不是成绩而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等到了中学阶段才不会出现成绩的大幅波动。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孩子在小学阶段有父母进行学业辅导,成绩很好,但到了中学以后,父母无力辅导,孩子的成绩就大幅滑坡。“实际上,小学的时候学生学业负担不重,学的知识点少而节奏慢,有利于孩子逐步培养学习能力;等到了中学,知识点密集起来,孩子只需自然地发挥出小学形成的学习能力,就能很好地跟上学校的节奏了。”天志爸爸分享道。

        当然,面对许多孩子都参加课外补习班的现实,天志也会出现“不上辅导班,会不会落后于别的同学”的纠结,这时天志爸爸会非常耐心地解释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关系,并坚定地告诉孩子,不需要课外辅导,不需要提前学,“只需要把学校教给你的学好就可以了”。天志的父亲认为,仅仅为了考试而重复地学习、强化,对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没有帮助的。“孩子童年的生活应该是多元化的,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快乐生活更重要。” 

        在谈到教子心得时,天志的父亲把呵护孩子的天性放在了第一位。“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创造性思维,培养他的批判性思维,我认为是最重要的。知识当然要学,但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创造力,即便掌握了全世界所有的知识,无异于一架机器,失去了作为社会人的全部意义。”天志父亲主张自由探索、独立思考、为自己而学的教育理念,必然会遇到和学校老师发生思路冲突的时候。

        那是天志四年级下学期的区统考前,老师开始押作文题,告诉学生哪种类型的作文肯定不会考,学生只用把心思花在老师圈定类型的作文题上。老师甚至在考前家长动员会上,私底下嘱咐家长辅助孩子将这些类型的作文题写好,然后让孩子背下来。

        天志爸爸非常反感这种教育方式,认为既然教学大纲里要求学习这些类型的作文,那么孩子就都应该掌握,而不应该凭老师的经验,以追分为标准,有选择性地掌握。于是,天志爸爸要求天志针对教学大纲的内容,全部花时间准备,但天志认为,“我们老师说了,这种类型的作文题肯定不会考。”

        事情的结果是,当拿到统考试卷的时候,天志笑了—老师押偏题了。在天志爸爸的这种“不走捷径”的教育理念下,天志全面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在为推优三帆中学奠定重要基础的三次区统考中,总共只丢了7.5分。

        还有一次,天志发现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解答有误,于是当面向老师指出,但老师碍于面子对天志置之不理。回到家里,天志与父亲谈起此事,父亲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并鼓励他坚持己见。“我可以到学校向老师解释孩子的想法,但并不会容忍老师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来打压孩子。我会站在孩子这一边。”

        天桥呐喊

        天志的爸爸非常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并且把尊重与平等看作与孩子沟通的前提。天志的父亲对内对外总是说,“我们是哥们儿关系”。谈到对孩子的教育,天志爸爸说:“最有效的教育是无痕的。”在孩子幼年时期,通过陪伴、与孩子说话、和孩子一起游戏,在不经意间传达自己的观点等方式,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接纳自己。只有让自己驻扎到孩子的心里,对孩子的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在天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为了改变他内向、不与同学交流、害怕陌生人的性格,经过上百次的心理模拟,天志爸爸策划了一个小考验。

        一个周末的早上,天志爸爸带着天志去中关村购物,在路过中关村的过街天桥时,他突然停了下来,然后做出了一个让天志十分诧异的举动。他吸足一口气,用尽可能大的声音、长的气息向周围大喊:“我—来—了!”天桥上下左右的人十分惊讶,全都望向了这对父子。

        天志的父亲平静地注视着天志说:“爸爸可以不在乎周围人的眼光。你一定也可以做到。”并让孩子学着自己喊一遍。孩子最开始非常不配合,但天志爸爸坚持道:“今天你什么时候喊,咱们就什么时候回家。”

        经过好一段时间的僵持,天志最终喊出了这句话。这个小考验对天志的影响非常深刻。这件事以后,天志爸爸明显发觉孩子像变了一个人,变得不再畏惧别人的眼光,敢于做自己,性格也外向起来。

        天志爸爸非常重视“让孩子敢于做自己”,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强化方案。经过反复与天志商量、讨论,他们达成了一个约定,即从天志上初中的第一天开始,每天上学经过学校旗杆的时候,天志都要从书包里拿出口琴,吹一遍国歌和一遍校歌,然后再进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尽管经常受到同学嘲讽,甚至老师也来过问,但天志足足坚持了一年,风雨无阻,而且完全自愿。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奇怪”的事呢?天志爸爸说目的有三:第一,让孩子学会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在压力面前敢于做自己;第二学习去坚持某件事,把坚持变成一种习惯,这有利于他将来做事情有韧劲;第三,在吹完这样的两首曲子后,孩子的心是庄重的、宁静的,在这种状态下开始一天的学习,孩子会更专注、更投入,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天志形成的韧劲,还体现在他的体育成绩上。天志的体育并不好,运动能力不强、身体协调能力不好,但在中考的体育考试中,天志却拿下了满分。这得益于天志从初二开始,每天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正是这种长期的坚持,以及在这个过程逐步打下的体能基础,最终使天志在体育考试中超常发挥。

        “那天他穿着我特意为这次考试购买的一身崭新的运动服,站在8人的跑道上,我感觉到他的气势与平时完全不一样。我跟他说人是有潜力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没想到,那天他真的挖掘出了自己的潜质,以前从没及格的他这次跑了个满分!”天志爸爸非常自豪。

        天志是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被北京四中提前签约录取的,他的特长是声乐—唯一能证明的,就是一张在北京市学生艺术节合唱展演中,获得的二等奖证书。“要说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其实谈不上,天志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只是在三四岁的时候参加过非常基础的音乐启蒙班,以及在小学阶段参加学校的小号兴趣小组和学习吹奏口琴而已。”天志的父亲如实说。得到这张证书的关键,与其说是音乐素养,不如说是天志平时善于坚持的良好习惯。

        中学的时候,天志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父亲非常支持他的选择,认为合唱既要求个人的唱功,同时要求整体的呈现,在集体中的个人不能太强调自我,这有利于培养天志的团队精神。当然,天志父亲也有自己的功利考虑—通过合唱团拿到名次,为中考加分—但他从来不把这种成人式的功利思维传输给孩子。

        合唱团的其他多数孩子,因为参加辅导班、考试复习等因素,往往没法自始至终地坚持下来;而天志即便有再大困难,也从来没缺席过合唱团的训练和活动。最终,在最重要的一场比赛中,老师拒绝了其他没有坚持参加合唱团活动孩子的申请,挑选了那些有始有终、有责任感的孩子参加比赛,包括天志。那场比赛使学校合唱团获得三等奖,而参赛的学生个人都获得了二等奖的证书。

        玩出搜商

        如今正在北京四中科技实验班上高一的天志,希望在大学阶段能够学习信息技术专业。高一就有这样明确的兴趣所在,这与爸爸在小学阶段带他上过的一门兴趣课有关。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天志爸爸每周六都会带他到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参加计算机语言课程兴趣班的学习。与其他家长锁电脑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天志爸爸并不限制儿子使用电脑,他认为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与电脑、网络有关的“搜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学习计算机语言虽然非常枯燥,但却能使孩子正确地看待电脑,并有可能获得一技之长。天志爸爸希望孩子把电脑当成工具而非玩具。并在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不要为谋职业而学东西,要为兴趣而学习”,如果学得深可以做研究、当专长,学得浅可以作为业余爱好。“把学习当成玩非常难,但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既是枯燥的,又该是快乐的。唯有让孩子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才能使孩子接纳学习这件事。”当天志能够使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而从中获得成就感的时候,他已不知不觉地把枯燥的事情变成了乐趣。

        父母爱别离

        虽然才上高中一年级,但在大学的选择上,父子已基本达成共识—要么上香港大学或澳门大学,要么留在内地上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和澳门大学分别是两地最好的大学,澳门大学推行的住宿式书院制,对天志爸爸也很有吸引力。“那是一种全方位、全天候的西式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非常有利。”天志爸爸略带激动地说。出于担心语言、思维和文化对儿子带来太大的冲击,为了更稳妥,天志父亲并未建议儿子在本科阶段就跨出国门去美国读书,但让孩子更具国际视野,最终去美国学习信息技术将是一个长期的目标。

        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天志爸爸始终认为“孩子既不属于家庭,也不属于学校,最终是属于社会的”,他秉持着一种责任感,从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角度培养着自己的孩子。“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从这一点出发,教育就是要为孩子插上翅膀,而不是对他修枝剪叶。”

        (本系列报道部分人名为化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