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0日 星期五

    多种粮种好粮,端牢中国饭碗

    讲述人: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

    作者:本报记者 丁一鸣 常河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0日 04版)

      【笃行不怠 不负人民】

      2022年6月27日这一天,俺这辈子也忘不了!

      当时正值夏粮丰收,俺们的“阜航麦1号”和“皖垦麦22”双双突破亩产800公斤大关,这可是破天荒头一回哩!那一天,沉浸在丰收喜悦里的淙祥小麦科技专家大院,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一下子沸腾了。总书记在回信中说:“我记得你这个安徽太和的种粮能手。得知你家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儿孙也跟着你干起了农业,我感到很高兴。”真没想到,总书记还惦记俺这个老农民哩!

      去年夏粮丰收后,俺们的千亩优质大豆示范田遭遇连续高温,但因为选用了良种良法,加上全程机械化管理,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大幅增产。农村有句俗语叫“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眼下,又是一年小麦返青拔节期,俺这心一刻也放不下。来参加全国两会前,俺还到田里转了转,麦苗壮得很,今年应该又是一个丰收年!

      粮,就是俺们的天。人啥时候不吃饭?把粮种好,比干啥效益都大。俺当年高中毕业参加农业工作的时候,国外小麦亩产已经达到500公斤,可俺们国家还不到300公斤。都在一个地球上,凭啥俺们不如人家?俺咽不下这口气。

      为了种好粮,俺能使出不要命的劲。2003年夏天,大雨把千亩大豆优质高产栽培示范项目的豆苗都快压死了。雨下了三天三夜,俺们一家老小就在地里站了三天三夜排水。当时就一个念头,国家把示范项目交给俺,俺不能丢人。最终,俺们不仅保住了试验田,当年亩产还创下了新高。

      从那以后,关节炎就缠上俺了。你问俺可值得?俺要说,就是再来十次八次,俺也一样干。现在,最让俺欣慰的是,俺的孙子从城里回来了,跟着俺一起干。他大学毕业时,俺就跟他说,只管回来种粮,党和国家不会亏待你。他是大学生,学东西比俺们快,现在各项农业试验他都抓起来了。看着他每天在田间地头忙碌,晒得黝黑,心里觉得亏欠了他,可看到他那一身干劲,俺又有说不出的欣慰。

      规模出效益,科技创高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哦,对了!上个月,阜阳市种粮大户协会成立了,全市54名种粮大户将“攥成一个拳头”,带着广大小农户一起干、一起赚。大家推举俺当会长,俺一定不负期望!

      种了一辈子庄稼,如今赶上了好年景。请总书记放心,俺爷仨一定把粮种踏实、种明白,带动更多乡亲多种粮、种好粮,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本报记者丁一鸣、常河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