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英雄的故事有口皆碑,革命的印记随处可见;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红色的基因代代相传。
稚嫩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不断地被呵护,才能茁壮成长;需要不断地培育、浇灌,才能生机勃勃。重庆市沙坪坝区关工委牢记使命、主动作为,将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红色传统注入青年一代血脉中,让红色基因在沙磁大地上薪火相传。
让“阵地处处有文化”
“亲爱的同学,你可知道,谁以坚强的毅力用手指挖通地牢的石壁,为监狱的难友准备了越狱的通道?你可知道,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是如何用生命和鲜血书写出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沙坪坝区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读本《继承我们的父兄 时刻准备着》里。
这本书,是由现沙坪坝区关工委名誉主任左绍中牵头,邀请红岩文化研究专家“五老”组成撰写小组,历时大半年时间完成,凝结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沙磁革命先驱、红岩英模故事。这些饱含“五老”深情厚爱的“红色记忆”,迅速成为各级关工委和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的好教材。
走进烈士墓小学,“红岩班”“周恩来班”处处浸润着“岭上开遍映山红”的校园文化;踏入莲光小学,承载着抗日记忆的“莲光别墅”校史馆时时激励着学生奋发向上……
从学校到课堂、硬件到软件、校内到校外,沙坪坝区关工委将红岩精神的文化符号和学校教育阵地有机融合,在校园里打造红岩烈士雕像、红岩主题文化墙、红岩故事栏等,让“阵地处处有文化,文化时时寓红岩”。
让红色故事的传播更加生动
“人的一生纵然漫长,但关键时只有几步。”11月12日,沙坪坝区关工委主任何泽政在重庆西藏中学开展的“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讲座”反响热烈;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厉华数十年来深入中小学,为学生讲红岩英烈故事,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本该含饴弄孙的年纪却放弃清闲的生活,何泽政说:“这么坚持不为别的,就是不能让历史在这里断了档。”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五老”冲锋在一线:全区355个基层关工委相继建立,镇街、村社、学校关工委组织全覆盖,13900余名“五老”志愿者加入关工委队伍,极大充实了工作力量;2000余名离退休干部党员走进学校、社区、乡村,与广大青少年面对面,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每年受教育青少年15000余人次。
“红色基因不是古董,其生命力在于挖掘出新的时代内涵。”沙坪坝区关工委创新活动载体,联合区教委等开展“红岩小义工”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中践行红岩精神;启动“沙磁红岩小记者”项目,传递红岩正能量;创作红岩文化艺术作品,让红色故事的传播更加生动接地气。
孩子们进步,是“五老”们坚守的理由
“何奶奶,我得了一等奖!”2019年,乔典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中华魂”演讲比赛,获得小学组一等奖,她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沙坪坝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何渝。“从读书夏令营到全国比赛,您每天都会关心我,陪伴我一步步成长,给我加油鼓劲,谢谢您,何奶奶!”乔典动情地说。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革命先烈、英模人物的榜样力量,就是阵阵“清气”,为所有孩子的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施中,沙区关工委和区教委关工委注重从“思、行”教育入手,注重活动成果的转化,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改变正在悄然发生。烈士墓小学六年级二班的葛宇轩同学,在听了“五老”讲述的雷锋的故事后深受触动,主动寻找志愿服务岗位,坚持每天帮助食堂阿姨收拾餐具,一天都未落下;五年级二班的孩子们,在“五老”和班主任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开展“学英烈,见行动”活动,用行动践行红岩精神,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孩子们每一个点滴的进步,对于沙区关工委的“五老”们来说,都是坚守的理由:“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上,应当分外珍惜这一荣光,将它好好地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俞海萍 本报通讯员 袁侨偲 范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