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淮阴工学院:坚守应用型定位 发力高质量发展

    作者:仲昭慧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9日 10版)

      淮阴工学院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建校60多年来,校名有更迭,校址有变迁,不变的是一所学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初心的坚守。学校不断彰显应用型办学特色,努力为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正是这样的坚守,让淮阴工学院在续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道路上阔步向前。

      立体化发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启动一流专业建设实施计划,策应新工科建设,瞄准地方新兴战略产业、特色产业及重点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主动布局和建设新兴学科专业,增设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型应用型专业。优化专业设置,推进专业动态调整与改造升级,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5个。完善政产学研合作共建、合作育人机制,创建台创学院、台商学院、中兴学院等一批行业产业学院,建有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校企合作课程140余门,打造了88个示范实践基地,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构建“学训结合、以赛带训、以训促学、赛训孕创”的四维联动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学生近年来在“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数学建模”等竞赛中获奖6397人次,立项建设省级及以上大创项目519项。围绕国家“特需项目”自主培养研究生9年,形成了完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获批省优硕论文4篇,建有省级研究生工作站30个。

      多维度打造“双师双能”型队伍。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是关键。推进人才队伍建设“1357”工程,实施产业教授计划,近3年引进250余名高层次人才。强化教师队伍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团队化建设,以省科技创新团队和省产业教授为引领,打造团队化双导师队伍,认定“双师双能”型教师563人。以实践调研、技术服务、项目开发等形式,分期安排200余名教师到知名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参与工程实践、技术开发、产品研发等工程素质。聘请近300名行业大师、产业教授、企业专家等来校担任兼职教授,形成行业企业人员讲授实践技能课程的机制。加强对“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设立专项资金,优先安排“双师双能”型教师参加国内外研修,并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育作为学校对各学院师资队伍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全方位提升科技服务地方贡献度。科学研究既注重“顶天”,更强化“立地”。围绕国际前沿、国家急需项目,近年来获批国家级项目100余项;注重校城融合,以服务谋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与淮安市及周边区县政府全面建立紧密型产学研合作联盟,2019年底实现了“1111”工程淮安市各县区的全覆盖。学校近5年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签订合作项目2079项,合作经费2.52亿元,直接经济效益150多亿元。选派科技人才为地方企业行业解难纾困,开设“洪泽班”等为县区输送人才,实现了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挂职在地方各县区全覆盖。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获批专利1300余件,转化成果近200件,建有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等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及科研平台36个,实现了学科专业省级以上平台的全覆盖。聚焦地方的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工程,推进苏北发展研究院新型智库建设,提升高校智力服务能力,《关于深入实施“1111”工程,加快推进校地合作共建助推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苏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调研报告》等众多科研成果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实施中得到推广应用。

      (作者:仲昭慧)(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