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

    体育美育将在中高考中“硬起来”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7日 04版)

    甘肃省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学校足球场上,学校足球队的孩子们进行传球、带球训练。王将摄/光明图片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第五中学的学生在练习演奏笛子。王将摄/光明图片

        “非常清晰地界定了学校体育和美育在整个教育乃至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这本身就是一场移风易俗的思想观念的革命……体育、美育包含的内容已经极大地丰富了。”1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了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均简称《意见》)相关情况。

    改进教学,聚焦教会、勤练、常赛

        在很多人心目中,学校体育就是跑跑跳跳,就是保持体质健康;学校美育就是吹拉弹唱。《意见》提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校美育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聚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学校体育、美育乃至学校体育美育内涵和如何实现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范迪安表示,学校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美育不仅仅是一堂课、一次活动,而是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全面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营养基”。

        常常有这样的尴尬: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14年的体育都是必修课。但是,很多人上了14年必修课却一项运动技能都没有学会。

        “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把体育课的教学要教会学生什么,或者要教会他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作为教学的要求。这次,《意见》明确提出来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式和内容来讲,要立足于教会学生健康知识,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专项的运动技能,这是全面改进的最突出的表现。这也是移风易俗、转变观念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王登峰表示,《意见》把面向人人的体育竞赛作为体育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是说体育课就包括体育竞赛。如果没有体育竞赛,体育课就上得不完整。因此,体育竞赛是学校里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参与的一件事,就像学完语文要考试要写作文一样,学完体育课一定要参加体育竞赛。只有参加体育竞赛,才能够实现学校体育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的功能。

        针对学校体育、美育教师配备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提出各地要加大中小学体育、美育教师补充力度,未配齐的地区每年要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体育、美育教师,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针对薄弱学校体育、美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提出实施体育、艺术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中小学校建设体育、美育场馆,与薄弱学校共用共享,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地方共建共享艺术场馆。

    改革评价,把体育美育作为高校办学、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

        《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总目标、时间表和任务图:到2022年,即通过两年的努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校体育、美育体系。“这就需要我们找出薄弱环节,补足短板,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范迪安表示。

        针对学校体育、美育评价不硬的问题,《意见》提出,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艺术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美育工作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和艺术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法依规予以问责。把体育、美育工作与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在学生评价方面,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加强过程性评价,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从实践看,体育纳入中考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效应。教育部开展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优于其他年级。”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佩杰说。

        目前上海、云南启动了学生体育评价改革探索实践。“下一步,还要通过改革创新持续完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牵引全局的作用。”陈佩杰建议,“通过对中外学生体育评价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积极探索将体育素养指标体系纳入学生体育评价是可行的改革探索路径。体育素养包含考查学生体育意识、知识、行为、技能和成效等方面,通过设立综合维度进而科学评价学生体育和体质健康水平。我们也期待,在体育素养落地探索取得成果并充分总结经验后,适时在全国推广。”

        (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