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高校携手政府,让产学研“无缝对接”

    讲述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研究员、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闾海荣

    作者: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2日 07版)

        【我的“数字生活”】  

        2007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我在产业界工作了10年,2017年回到清华自动化系执教。当时恰逢福州市政府与清华大学洽谈战略合作,我零星地参与了一些前期推动工作。同年11月底,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成立。为了更好地推动产学研转化,福州市政府决定成立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探索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的新模式。2018年年初,我被委任为公司总经理,主要任务就是加快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初来福建时,研究院还在筹建中,办公楼是毛坯房,所在的福州滨海新城建设刚刚起步,配套几乎为零。无项目、无人、无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所幸,在时任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主任陆建华院士的亲自协调下,学校围绕着数字医疗方向,组织了16个有意向落地福州的项目,解决了无项目的问题;几位有理想、有拼劲的同事自愿加入,在研究院尚未成立无法发薪资的情况下,一起打拼了几个月,解决了无人的问题;清华的校友企业以及福州市电子信息集团,也从不同方面帮助解决了一部分前期资金,解决了无钱的问题。终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研究院在第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精彩亮相,得到了各界高度评价。

        以公司化形式运行的研究院,在清华与地方的合作模式中还是首创。然而,技术资源动员起来之后,问题接踵而至。高校擅长的是核心技术研究,应用层面的研发、与市场和产业的对接相对薄弱。经过长时间思考、调研、讨论,研究院确立了数字医疗、工业智能和数字城市3个业务重点,并开始研发数字经济赋能平台,更好地实现产学研对接和转化。

        在走访调研福州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长乐地区的纺织企业有强烈的技术升级意愿。于是,我们引入清华大学的技术资源,为这些企业量身定制了纺织智脑工业互联云平台,赋能其数字化发展。一位纺织企业负责人后来对我说:“我们一直想改变传统的纺织模式,有了你们的技术,我们终于实现了突破。”我深深体会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并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的,是一种发展的温度、创新的温度、向上的温度。

        眼下,研究院借助清华大学前沿技术与创新优势,已经研发出癌症液体活检大数据分析平台、数字化光子影像系统、联算融合物联智造平台等一批项目。数字产业的发展空间无限、精彩未来可期,相信研究院将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高建进、张胜、张诗瑶、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