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夏,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取哲学博士学位后,26岁的胡适荣归故里,并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他加入《新青年》编辑部,与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
这期间,他还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回安徽绩溪与江冬秀成婚。胡适的婚礼到底是什么样的?2014年,胡适早年手稿首次正式公开,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最近,在艺联合云杪文化发起并主办,华艺国际协办的“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陆续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安徽等地举行,让我们有了通过手稿观察胡适婚礼的机会。
1917年7月10日,胡适留美归来抵达上海,尽管已经收到北大聘书,他还是先回老家准备会见从没谋面的未婚妻江冬秀。13年前,江母遇见沾亲带故的胡适母子,大喜之下,两家母亲遂拍板定了婚约。婚礼前胡适自拟的对联“环游七万里,旧约十三年”,即说了他留学美国和少时婚约的事。
在美期间,胡江两人鸿雁传书。得知江冬秀“放足”后胡适大喜,写在了日记里:“得冬秀一书,……书中言放足事已行之数年,此大可喜也。”胡适没有料到,万里返乡后,江冬秀却坚拒不见。江家只是好酒好菜款待这位准女婿。“不意姊执意不肯见。适亦知家乡风俗如此,决不怪姊也。”胡适留下一封信,就回北大赴任了。
后通过母亲与江家沟通,胡适定于12月30日(阴历十一月十七日)在老家迎娶江冬秀。胡适力图改革的婚礼内容有七条:不择日子;不用花轿、凤冠、霞帔之类;不拜堂,以相见礼代之;不拜天地;不拜人,以相见礼代之;不用送房、传袋、撒帐诸项;不行跪拜礼。另外还有一条“亲友送贺礼一概不收,惟可收贺联耳”。其中“不择日子”应该是指不选所谓“黄道吉日”,那一天其实是胡适的阴历生日。婚礼前胡适自拟另一对联为“三十夜大月亮,廿七岁老新郎”。当天他正好满虚岁27岁,“三十”乃是阴历十七日,所以可以看见“大月亮”。
胡适的几“不”基本做到了,只是由于母亲坚持,在祠堂拜了一次祖先,向祖先牌位行了三鞠躬礼。婚后两个月,胡适写信给美国女友韦莲司小姐,宣告“自创了婚礼的仪式”,除了庙见这一点,“我母亲同意了我所有的改革”。可是在《归娶记》里,却承认“此次婚礼所改革者,其实皆系小节”。
吾国婚礼之坏,在于根本法之大谬。……根本的大谬为何?吾国婚礼,自称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实若真能办到这八个字,亦未尝不有好处。今之订婚者,皆取决于无目的算命先生,及泥塑木雕的菩萨。父母不敢自信其耳目,又不敢信媒人之耳目,于是委责于瞎子及泥菩萨。而不知婚姻之事,父母媒妁即能真用其耳目心思,犹恐不免他日之悔。况不用其耳目心思而乞灵于无耳目心思之瞎子菩萨乎?此真荒谬野蛮之尤者矣。
胡适的表亲石原皋回忆:婚礼上,胡适穿的是黑呢西装礼服,头戴黑呢礼帽,脚穿黑皮鞋。江冬秀身穿的是黑缎棉袄,花缎裙子,绣花大红缎子鞋。两人相对,行了三个鞠躬礼。婚礼的主要环节,是男女双方签署商务印书馆印制的结婚证书,并授受婚约指环、行相见礼,在与来宾互相鞠躬致意之后,即安排了演说环节:先是由来宾、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的同窗许怡荪、曹子才、柯泽舟、胡衡卿诸人演说,然后是胡适亲自上阵的“新郎演说”。
在收到的众多贺联中,胡适最满意的是张子高所作:“两个黄蝴蝶,同此月团圞”。“上联为吾‘蝴蝶’诗句,下联为吾‘今别离’词句也。”胡适评价道。
(作者:鹿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