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30日 星期三

    贵州:留给2020年的独特印记

    作者:本报记者 刘梦 陈慧娟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30日 11版)

        本报记者刘梦(右二)在贵州纳雍县骔岭镇小屯村采访当地村民。资料照片

        每一次田间地头的走访,都是一次收获满满的旅程。因为小康的成色与温度,就舒展在广袤的乡野大地上,洋溢在乡里乡亲生动的面庞上。

        在贵州未摘帽贫困县的采访中,有几个瞬间,让人动容:

        在威宁县荣和社区新营苗寨,78岁的李文芝老人从记者入门时的紧张羞涩,到围坐拉家常时慢慢熟络,再到临别时站在自家小洋楼门前放声高歌,心扉逐步打开。“我年轻时唱得好却没心情,现在虽然老喽,但就是开心!”爽朗的笑声背后,是老人的感慨。从人畜混居、透风漏雨的茅草房住进120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房,李文芝与全村359名群众如今生活在了“花园农庄”中,过上了从前不敢想象的好日子。在大山深处,基础设施的齐全,让人们更体面、更有底气地拥抱小康生活。

        在纳雍县厍东关乡陶营村,村民杨才貌特意拉住了记者,打开手机展示自己发布在社交网络上的短视频,取名为“功夫果农”的账号,点滴记录着日常种树趣事,也展现着他每一个即时的灵感与创意。“我现在就想把视频拍得棒棒的,把粉丝攒得多多的,丰收时节把我们的玛瑙红樱桃卖到更远的地方去!”互联网的渗透,让曾经贫困的人们开拓出更宽广的视野,找到致富路上更多发力点。

        在赫章县中医院,记者发现,从广州番禺来帮扶的骨科医生陈潮锋在面对病人时,已经能够熟练地说起当地方言。2018年开始,原计划三个月的帮扶时间,主动延长、再延长,现在,他说自己已经彻底融入了这座县城。“越来越觉得,自己可以使的力气还有许多许多。”今年的中国医师节,陈潮锋正式收下三个徒弟,将更多复杂骨科手术的技术和理念深深植入这里。在东西对口帮扶的实践中,人们瞄准的不只是脱贫,更是如何在贫困地区“造血”。

        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更多动人的瞬间、鲜活的故事,正在缓缓流淌。其中的变化,实实在在又真真切切。

        采访中,人们对未来的规划和愿景普遍清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而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整个社会稳扎稳打的“内功修炼”。脱贫攻坚,这是当代最生动、最真实、最具说服力的中国故事。回望绵延起伏的乌蒙山,回望这里的人和事,我们看到了这片热土上的希望——

        骔岭镇小屯村,处处花香怡人。过去,乡亲们住山沟里,吃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养花。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花园,一簇簇、一朵朵,迎着阳光绽放。

        这种景象,胜过千言万语。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发展的机遇惠及阳光之下的每个角落、关照大山深处的每个个体,共同携手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将是每一个为之全力奋斗的中国人,留给2020年的独特印记。

        (本报记者 刘梦 陈慧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