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27日 星期日

    知识,让“看得见的农业”更有竞争力

    作者: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27日 05版)

        1993年出生的姑娘,大学专业是商务英语,曾在宁波、上海的外企工作,蔡雪身上这几个标签,很难将她和现在的职业联系到一起。可眼前这个朝气十足的姑娘一身农家装扮,一张嘴就是“有机大米”“现代农业”,无不“暴露”出她如今的身份——农民,确切地说,是职业农民;具体地说,是吉林省舒兰市农丰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蔡雪的家乡在吉林省舒兰市溪河镇舒兰站村,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嫩平原过渡的地带,是黑土地“黄金水稻带”,盛产有名的舒兰贡米。“最近这些年,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强,我挺看好农业前景的。再加上我父亲种了一辈子地,他打算种植绿色有机大米但有些力不从心,就希望我回来接力。”说起回到家乡当农民的选择,蔡雪笑着告诉记者。虽然年轻没经验,但有文化、学习能力强,这是蔡雪的优势,也是父亲希望她接力的原因。

        话虽如此,可2014年刚回乡的蔡雪还是有点“懵”。为了推广绿色有机水稻种植,经过再三思考,蔡雪和父亲决定“抱团取暖”,他们发动50户乡亲,成立了农丰水稻专业合作社,明确了“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思路。蔡雪深知,想要把农业有机米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必须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014年,听说省里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她马上报了名。“上课认真学、专心记、用心领悟,不懂就问。”蔡雪回忆道,培训期间她被推荐随同吉林省农委赴日本考察“一村一品”产业模式。“那次经历让我大开眼界。”从此,只要一有机会,蔡雪就会参加些对自己有用的学习培训。2018年,她还作为吉林省唯一的学员,参加了中国青年职业农民去比利时、葡萄牙、波兰等国家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对当地农业进行了农场基础运营、农业政策支持、农业科学研究、农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深入调研。

        见识越来越广,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蔡雪对水稻的规模化经营和品牌打造有了更多思考和认知。“要想生产出优质大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良的品种、科学的田间管理和种植方式,这三个要素必不可少。”意识到这一点的蔡雪说服合作社农户试种193个品种的水稻,观察每个品种在抗病虫害、产量、口感等方面的表现,并从中挑选出合适的良种大面积种植。

        “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还要加强田间管理,严格按照有机水稻种植方式,建立可追溯系统,保障产品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产量。”在理论学习和田间实践的相互交融中,蔡雪做有机米产业的思路愈发清晰,“智慧农业+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的发展模式成为她的选择。

        “智慧体现在哪?”面对记者的疑问,蔡雪答以“看得见的农业”。“我们在田间安装了摄像头采集信息,利用互联网形成大米产供销一体化的网络平台。消费者只要扫描下载大米产品包装上的网络终端,就能看到稻米种植和生产的实时影像,还能看到相关环节的追溯数据。”在蔡雪看来,“看得见的农业”提升了消费者信赖度,让有机稻米更有市场竞争力。

        “这些智能应用在农事体验上也有体现。我们合作社还有‘私人定制一亩田’服务,客户定制稻田后下载相关App,就能通过手机随时查看田间地头的情况。客户可以带家人朋友一起到田间进行劳作体验,收成全归客户。合作社还可以根据客户对发货时间和包装等不同的要求,分别发货。”蔡雪说。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农丰水稻专业合作社的“三莲”牌有机大米已由过去的单一品种发展成有机稻花香、生态长粒香、珍珠米、杂粮等系列产品;现代农业休闲园里虾蟹成群、稻蟹共生、鸟飞鱼跃、碧水蓝天的自然生态景观,不仅全面提升了稻米品质和综合效益,也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水稻基地可带动146人就业,每年带动农民增收150多万元。

        刚刚过去的农民丰收节上,蔡雪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是荣誉也是责任,努力发挥更大价值,不负期许。”在微信朋友圈里,蔡雪写下这样的获奖感言。

        (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