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作为精准扶贫的中间环节,是决定扶贫成效的关键环节。自2017年两市开展对口帮扶以来,福州和定西在协作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精准帮扶上下足功夫,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务实协作,让对口协作充满生机活力。
运筹帷幄,为精准帮扶保驾护航。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福州和定西正式建立扶贫协作关系,这个决策部署反映了党和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对精准帮扶的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推动其落地落实。为了打赢定西脱贫攻坚战,福定双方运筹帷幄,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构建起了东西协作扶贫“456”对口帮扶新模式,对口帮扶遵循党委领导、社会广泛参与,精准聚焦、提高帮扶成效,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基本原则,并开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五项内容协作,建立组织领导、联席会议、结对帮扶、挂职交流、典型培育、考核评估六大协作机制,推动两市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福州市更是提出“对标定西所需、倾尽福州所能”的承诺,成立了援助定西市领导小组,健全东西协作领导机制,积极分析研判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形势,安排部署援助资金、工作要点和重点任务,确保各类协作事项迅速推进、精准落实。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既是两市对口协作、精准帮扶的应有之义,也从体制机制上有力地保障了精准帮扶在扶贫实践中得到更好落实。
问题导向,为精准帮扶激发动能。精准帮扶要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其中“怎么扶”的问题是重中之重。为了解决好这一关键问题,针对定西脱贫攻坚的具体情况和现实难题,两市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作用,多管齐下,创造出一系列精准帮扶的好办法,有力提升了扶贫实效。聚焦劳务协作,坚持在输转就业上下功夫,开创福定劳务协作模式,成为拔穷根、挪穷窝、治穷病的重大创举;聚焦生态扶贫,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运用到定西,开展以生态林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扶贫项目,以生态建设促进脱贫攻坚;聚焦资金支持,建成了集业务监管与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惠农资金监管系统,提升惠农资金的透明度,做到精准投入、精准使用,有效破解了扶贫资金发放“最后一公里”问题;聚焦智力扶贫,制定“双招双引、对标福州”人才培养计划,为定西脱贫攻坚及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高素质生力军和“领头雁”;聚焦消费扶贫,打出一系列组合拳,闯出了一条福定消费扶贫新模式;聚焦助残帮扶,针对贫困残疾人脱贫短板和弱项,在康复、教育、辅助器具适配、生活环境改善、发展增收产业等方面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也离不开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进一步增强创新本领,创造性地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圆满成功。
实干精神,为精准帮扶擦亮底色。两市开展对口帮扶以来,通过精准帮扶多措并举创新实践,对口协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生态扶贫、劳务协作、产业协作、惠农资金监管网、社会力量动员等创新工作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其中福州·定西劳务协作做法成功入选全球110例减贫案例、福州·定西生态林建设成功入选联合国全球最佳减贫案例。成绩来之不易,对口协作取得的显著成效离不开两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同心协力、团结奋斗,而精准帮扶的创新实践更离不开扶贫干部的实干精神。对口扶贫干部充分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结合定西市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聚焦深度贫困,铆足干劲,全力以赴,马不停蹄地找资金、找项目、找企业、找思路、找办法,切实履行对口帮扶责任,助力定西打赢脱贫攻坚战。实干精神擦亮了扶贫干部忠诚担当、为民服务的鲜明底色,演绎着新时代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中国故事。
(作者:詹志华,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