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
“招引2万名人才、有42个高端产才融合项目落地,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技术链相融合的人才融合链条初步形成……”疫情发生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亮出了一份不错的招才引智成绩单。
在危机中破解引才困局,怎么做到的?黄岛区委常委、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黄岛区委)组织部部长杜乐江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敢于先行先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用机制。
早在2017年,西海岸新区就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率先成立招才中心,截至目前,有18.7万名人才通过招才中心加入到新区的发展建设中来。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打乱了企业招聘的节奏,我们用‘上云转型’的方式帮助新区企业招引全国优秀人才。”最近,冰鉴人才信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汪洋非常忙碌,接待着一拨又一拨来青岛西海岸考察的企业和个人。
2019年,刘汪洋在西海岸新区投资1000万元,创建了冰鉴全球人才市场配置中心。在西海岸专项政策的扶持下,短短一年时间,冰鉴就引进了全国11个省市19家成熟的人才公司,涵盖全国3500万高端人才的“冰鉴人才云”也顺利开发完成。
“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传统招才引智的方式总是碎片化、点状化,或者只是点到点之间的线状引才,我们迫切地需要搭建平台,构建人才融合生态。”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组织部副部长、招才中心主任逄建辉说,实施人才融合新战略,就是要深入分析上下游链条的内在联系,打造全产业链人才生态。
“新区招才部门经常邀请我们这些企业参加招才引智座谈,通过交流,我们也逐步改变了‘唯头衔引人才’的观念。”西海岸新区建墩集团董事长姜墩伟说。
脚轮行业是一个传统的五金制造行业,疫情发生以来,市场销售低迷。姜墩伟在危机中看到商机,斥资近1亿元,除了对旗下公司伟海脚轮进行升级改造,还高薪聘用实用型人才,职业经理人蒋凌云就是其中之一。
“建墩集团给我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让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和运营能力。”蒋凌云告诉记者,她入职几个月,伟海脚轮的业绩就异军突起:企业降低了35%的制造成本,提升了60%的生产能效,预计年产值达到4亿元。
高端人才创业,资金是瓶颈。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在数据中心冷却节能项目上遇到了“资金坎”。他研发的蒸发冷却技术世界领先,已成功应用于三峡电站的全球最大功率水轮发电机中。然而技术越先进,就越需要庞大的资金链支持。西海岸招才中心招才引智一部部长贺炯天主动联系了北京、重庆和当地的投融资机构,帮助院士项目顺利获得了资金支持。
“人才与资本的高效对接如果仅依靠一线人员去做,力量始终是单薄的,需要我们在推进人才融合的同时,搭建专业化数字金融平台。”杜乐江说。
借力央行数字货币改革试点的契机,西海岸新区开启了人才金融创新,2020年7月,引进了一家金融科技领军企业——瑞泰格科技公司,为人才提供全面的产融服务。
同时,西海岸新区又出台了人才金融新政——创业创新直接股权投资资金管理办法。人才项目经评审研究,初创期就可以获得国有公司的直接股权投资,不仅扶持资金“前置”了,股权回购后的国有资本也实现了“保值增值”。在这一新政激励下,今年将有院士等高端人才领衔的23个产才融合项目在新区落地,吸引投资超30亿元。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