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4日 星期五

    我与《巴黎圣母院》

    作者:周 欣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4日 15版)

        1963年,周恩来总理与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演职人员合影,二排左五为母亲蒋祖慧,右四为茅盾。

        周老师,高中名著导读您想讲哪一本呢?”接到歌华有线“空中课堂”相关负责人打来的电话,我脱口而出:“《巴黎圣母院》!”因为这个故事我太熟悉了,也因为我母亲蒋祖慧是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的编导。

        我是1976年出生的,我母亲在1963年就独立完成了大型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的编导工作。当年9月29日,中央芭蕾舞团的前身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剧团在天桥剧场首演该剧。当时参与演出的李承祥、赵汝蘅后来先后担任中央芭蕾舞团的团长。如今,李承祥先生已经作古,赵汝蘅女士也已经退休,但还兼任国家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这部舞剧周恩来总理观看了两次,第二次来的时候,在休息室里嘱托剧团要把洋芭蕾学到家。我母亲问总理,要是洋芭蕾中优秀的剧目都排完了怎么办。总理提出,你们可以试着创作革命题材的舞剧。总理这句话,对后来《红色娘子军》的诞生,可以说有直接影响。总理观看完演出,还上台与所有演职人员合影留念。这张照片,我母亲一直珍藏着,这部舞剧也是我母亲的骄傲。

        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到过这张照片,它激励着我要像母亲那样为国家作出贡献。我还看过《巴黎圣母院》的很多剧照,一边想象着演员们当时的样子。母亲常给我讲《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告诉我艾丝美拉达的善良……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她说到雨果在圣母院里看到一个手刻的词——“命运”时的样子:右手上下比画着,眼神仿佛陷入回忆,一脸的严肃,好像在想什么事关前途的大事。在母亲知道我要去歌华有线录制对这本名著的讲解时,这一幕又出现了,她依然是右手上下比画着,双眼凝视,一脸严肃……唯一的区别是母亲的脸上已满是皱纹。

        我对《巴黎圣母院》自然是情有独钟的。小时候除了看书,看同名电影,还看过京剧版的《巴黎圣母院》。近十几年,我买了好多张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光盘,送朋友,送学生。去年夏天,这部音乐剧的原班人马来京演出,我买了最贵的票去现场含泪观看。

        如今,我对《巴黎圣母院》的深爱在“空中课堂”找到了情感的出口:游吟诗人、山羊、安达露西亚的森林、美丽的吉普赛姑娘待我去讲述;雨果、浪漫主义、人物形象分析等知识点等着我向学生们普及;我还想朗诵书中的一些段落,念几段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里如诗般的歌词,如有可能,再让学生们看看我母亲那个团队与周总理的合影……可是课程总时长只有一个小时,我必须最大化地利用时间。“爱艺术中的角色,而不是爱角色中的自己。”母亲用这句话提醒我:我不是上节目秀自己,也不是来说《巴黎圣母院》的“段子”,而是作为老师去讲课,让学生走进故事,触摸历史,了解文艺复兴对现在的影响,感受去年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带给世界的痛楚。

        我讲解的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如期播出,母亲将这期的宣传海报制成相片,放在周总理与剧团的合影旁边。我讲课的视频,母亲先后看了很多遍,每看完一遍都会打电话“教育”我:这个内容没有讲透,那个表情不太自然,某个动作显得太僵硬了……我在电话这头能听出母亲的骄傲,更能听出一位老艺术家对诠释经典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我想,如果能让学生们看看母亲编导的那部舞剧该多好啊。

        (作者:周 欣,系清华附中朝阳学校语文老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