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3日 星期一

    用创新为大连开放“点睛”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琳 本报通讯员 徐伯元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3日 05版)

        【长镜头】 

        5月22日,大连阔森特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在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开工建设。从土地摘牌到取得“施工许可”实现开工,仅用了20个工作日。这样的速度背后,涌动着创新之力。

        4月,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迎来了挂牌启动3周年,这里用大连全市1/200的面积,集聚了全市1/9的企业、1/6的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市1/3的进出口总额。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这里不断进行“首创性”探索,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平均每8天完成一项复制推广任务,每4天完成一项创新成果,全面完成《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涉及大连的119项改革试点任务,完成率100%,总结梳理制度创新举措273项。

        点击进入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的微信公众号,“率先”“首个”目不暇接:建设东北首个香蕉交易中心,拉开建设东北亚冷链产品交易中心的大幕;在全国率先推出乙类非处方药品经营新模式;在全国率先推出“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平台”,全面助推外贸型企业复工复产;率先在东北地区建立跨境商品追溯体系,每件跨境商品都有ID“身份证”……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改革的前沿,也是开放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对外开放的实践与内涵与时俱进。这个过程中,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用创新为大连开放“点睛”。不久前,60岁的美籍华人于伯来到大连自贸片区行政服务大厅办理企业登记手续,他将相关材料整理好提交到窗口,仅仅15分钟营业执照便已交到他手中。大连自贸片区紧密对接市场和企业需求,在已承接首批131项省级管理权限的基础上,全国首创“五位一体”商事登记确认制,实现无人审批、智能确认,执照立等可取;全国首创“主体资格行政确认规划标准化”,企业变“人工审核”为“标准适用”。成功申请“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窗受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实现行政审批的“标准化、可预期”目标,营业执照最快25分钟可取。

        创新围绕着投资贸易便利化展开。东芝机车油电混动机车蓄电池项目是日本东芝株式会社与中车集团在大连自贸片区投资建设的新项目,从取得土地使用证到完成全部厂房建设,总用时76天,比以往同类项目建设工期至少压缩了2个月。大连自贸片区为便利企业投资兴业,创新注册管理模式,持续推出贸易便利化举措,并完善与之匹配的监管制度。全面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外商投资项目和企业设立及变更实行备案制管理,对赴境外投资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管理。

        辽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业务综合覆盖率接近100%。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全国首创“以审代查”和“非侵入式稽查”等海关、海事稽查制度,进一步降低对守法企业干扰。改进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实行“以企业为单元+全程信任式监管”制度,审核作业程序“秒”通过,大大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助力企业内销便利化。2019年,大连自贸片区口岸进出口通关时间比2017年分别压缩了77.9%和79.7%。

        “点睛”的创新之力在全市的开放发展中延展传导。大连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创新推动产业链招商、并购招商、总部和上市公司招商、资本招商等多种利用外资方式,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资大项目的引进,对推动大连产业集群式发展、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增强大连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竞争优势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大连市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达60%。

        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大连开放的脚步未停,用良好的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展现出新一层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3月4日,日本电产(大连)有限公司新工厂开工建设,这是日本电产在大连增资扩产的重大产业项目,开启了大连新一轮对外开放合作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吴琳 本报通讯员 徐伯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