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实践·育新机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时强调,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大连始终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强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治本之策,把“两先区”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率先突破,承担起排头兵和领头羊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两先区” 高质量发展
1.改革先导
转型发展攒足后劲
尽管已经参加过无数次新产品发布会,但在6月19日的新品上线仪式上,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常福仍有些激动。“公司成立20年,今年收到了最重要的利好消息。”揭开公司自主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最新款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模块HYMOD-110“红盖头”的一刹那,刘常福脸上的笑容透出一份坚定。
刘常福所称的“最重要的利好”,是大连提出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突破口,提前谋划氢能产业布局。大连拥有较完整的石化产业全产业链,一批中大型石化企业可提供大量工业副产氢,保守估计年供应量可稳定在12万吨以上,大约可以支持1.5万辆燃料电池公交车或卡车运行。一汽客车(大连)有限公司生产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8月将交付样车,华晨专用车装备科技(大连)有限公司的氢燃料电池客车和轿运物流车样车10月末下线,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正加紧研制的氢燃料电池轨道机车,未来有望投入轻轨、地铁等公共交通线路。此外,大连氢能产业自主研发和人才储备优势突出,氢能产业示范应用推广场景也很丰富。
正是基于此,大连提出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将氢能产业培育成为一个初具雏形、年产值超过400亿元的新兴产业,再通过10年左右时间发展壮大,形成一个基本成熟、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的新兴支柱型产业。
补链强链固链延链,产业链与创新链互动,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增添一支劲旅。2020年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大连获评“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2019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95.8亿元,同比增长21.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4.2%,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3.9%。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动力是改革。近年来,大连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双轮驱动”。
与航空母舰“辽宁舰”“山东舰”渊源深厚的大连,其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挺进的脚步从未停歇。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大连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在提速。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展现了大连高端装备制造的“硬核实力”,自主研发的高端数控加工中心新产品——KFMC2040U卧式五轴翻板加工中心完成,它将大大提升航空结构件加工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定而动、精准发力,传统优势产业厚积薄发、铿锵上行,共同守护城市实体经济基本盘。2020年前5个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比1月至4月提高0.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和全省6.0个和6.7个百分点。
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大连持续改革攻坚。
2.改革先行
城市治理肯下“绣花功夫”
“要像绣花一样治理城市”,大连用改革创新理清千头万绪,努力“织绣”更具活力、更有魅力、更加美丽的新大连。大连以“为民靠民惠民”理念开创“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社区居民共治”的模式,激活楼院“小细胞”,将文明楼院建设与中央文明办提出的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等五大创建活动并列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5+1”工程,同时将文明楼院建设与“暖房子”工程、老旧社区改造、住房维修“一二三”等民生工程整体推进,实现了改造一片老旧楼、打造一处文明院,齐头并进创新推动,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共享社会治理的“红利”。
先锋楼院、清风楼院、孝老楼院、科普楼院等一大批主题文明楼院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截至目前,大连已建成市级文明楼院400多个、区级文明楼院1000多个,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正在逐步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体系。
对此,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谈道:“文明城市创建起源于人民群众的期盼。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是创建活动的根基所在。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全民共享,继续打牢文明城市创建的群众根基,继续保持创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大连紧紧围绕深化改革,牢牢把握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积极推动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打造党政善治、社会共治、厉行法治为核心的“平安大连”升级版,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推进城市环境秩序改善、推进市民素质提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出了一条以平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平安路”。
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大连勇于改革探索。
3.改革发力
营商环境释放吸引力
大连荣华彩印包装有限公司为增加两种塑料复合膜袋的生产项目,向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增项,没想到申请当天就发证了。
大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下放企业登记权限,开通企业登记“24小时自助+8小时人工”,采取延时服务、“5+2”服务等方式,做到“当日事当日毕”。重点抓好“证照分离”,通过优化开办流程、企业登记信息共享等措施,强化“一个窗口受理、一套申请材料、限时办结”的工作模式,实现同步完成公章刻制备案、社保建户、职工建档和缴费申请等企业开办业务,实施“承诺办理”“容缺办理”“告知承诺制”“免评审换证”,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次数,目前,企业登记注册时间压缩至2小时,网上登记占比达80%以上。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标先进,瞄准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连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奋起直追,发力深化改革。在公开透明便利的环境中,企业和群众愈发放心舒心。
大连市政务服务大厅最近增加了一批24小时工作制的“员工”,它们被安排在大厅一楼东侧的“24小时自助审批服务办理区”办公,对审批服务、税务办理、公积金查询等服务办理“有求必应”,“员工”还统一了名字:智能办自助服务工作台。工作台具备自助办理、可选登录、材料智审、自助查询、材料打印、自助交件、人证核验、智能导办等功能,系统分别与辽宁省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大连市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市民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市级665项、区级4876项政务服务事项均能办理。推行政务服务自助化,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特别是“一网通办”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需求的内在要求。通过数据共享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政务服务不打烊”在大连得以实现。
只有市场主体平稳运转,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持续保持活力。大连不断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力度,动真格,下真功,求实效。截至目前,大连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中170项实现“马上办”,1174项实现“网上办”,1045项实现“一次办”,57项实现“就近办”;市级第一批116项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市本级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
2019年7月举行的“2019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大连脱颖而出,上榜“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这是大连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又一突破。与之相印证,2019年,大连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2.8%,到位的省外内资增长10.8%。2020年疫情之下,国内外企业依然信任大连的营商环境。继日本电产(大连)新工厂开工建设后,大连金普新区重大项目建设频传好消息,联东U谷·金普生态科技谷、达利凯普新工厂等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多个项目投资方不但加快开工进度,还追加了投资。
补短板、强弱项,大连挺进改革深水区。
(本报记者 吴琳 本报通讯员 张玮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