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19日电(记者张景华、董城)“自7月20日零时起,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至三级。”7月19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6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宣布。
每次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都记载了北京抗疫最为关键的奋战历程,印证了北京的责任和担当。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北京于1月24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并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经过几个月的艰苦鏖战,北京应急响应级别自4月30日起由一级调为二级。在经历了全国两会、高三和初三学生返校复课、“五一”假期等考验后,北京于6月6日起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为三级。
6月11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突然发生。6月16日,北京决定应急响应再调回二级。7月19日,最后3名高风险患者康复出院,北京高风险患者实现清零。
数据显示,6月11日至7月19日15时,北京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35例,已出院219例,在院116例,无危重病例、重症病例,无疑似病例,尚在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人,尚在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4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战疫,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目前新发地批发市场封闭超过两个潜伏期,11229人解除了集中医学观察;疫情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中风险地区仅剩1个,截至7月18日24时,北京已连续13天无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陈蓓表示,经综合判断,目前北京人群感染为低风险,社区传播得到控制,京外输出风险较低,疫情平稳可控,已具备了响应级别调至三级的条件。
“此次北京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核酸检测功不可没。”陈蓓表示,北京还要严格落实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动态清零、“愿检尽检”做好服务。同时,严格社区常态化防控,精准落实防控措施;严格发热门诊“1+3”,即核酸+抗体、CT、血常规排查。
据悉,北京调级后,将采取十条严控措施,包括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坚持单位和个人健康监测报告制度;严格农贸市场、餐馆食堂、工地、工厂等重点场所防控,通风不畅、阴暗潮湿的地下空间不再作为经营交易场地;严格口岸食品货物检验检疫,全面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
调级后,北京将做好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包括严格公共交通测体温、公共场所测温验码等措施。同时,严格个人卫生管理,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尤其是从事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高风险暴露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小于1米近距离接触、处于人员密集、封闭拥挤场所必须佩戴口罩。对公园、旅游景区和体育健身、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外场所,北京将按50%限流开放。在严格防控措施前提下,可举办500人左右规模的会议;经评估后,逐步限流开放会展、体育赛事、演出活动及电影院。
“与此同时,北京也要做好秋冬季可能出现疫情的应对准备。”陈蓓强调。目前北京仍面临疫情反弹的风险,要始终绷紧防控这根弦,要紧抓关键期、窗口期,加快统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序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恢复市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