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6日 星期二

    坚持自主创新,敢于啃硬骨头

    作者:李清泉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6日 07版)

        李清泉(中)和技术人员在讨论无人机载测量系统。光明图片

        【获奖者心声】

        聚天下英才,谋复兴大业。我深切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上关心、尊重知识分子的氛围越来越浓。以我工作生活的深圳为例,近年来深圳不断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吸引了越来越多高端人才集聚。

        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创新环境的显著改善,让我们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作为精密工程测量技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我长期从事测绘技术、信息技术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我带领团队坚持自主创新,敢于啃硬骨头,研制了多种基础设施安全状态精密测量装备,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近年来,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下,我带领团队突破了结构形变高精度测量一系列技术难题,研制了面向基础设施结构变形测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系列装备。比如,我们研制的首台道路路面弯沉动态测量装备,能够实现全国范围道路弯沉普查测量;研制的我国首台公路隧道快速检测装备,结束了隧道纯人工检测的历史。再如,我们在国际上首创了流体驱动的地下管网快速检测胶囊,解决了城市排水管网小管径和有水状态下快速普查的难题。目前,我们的技术和装备已经服务全国32个省市等级公路和市政道路,以及高铁、机场、隧道等不同应用场景,并出口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作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我深知我们的国家要强大,就必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攻克核心的关键技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未来,我们将瞄准高速铁路轨道板脱空快速检测、大型沉箱动态变形测量、跨海大桥无人机监测等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亟须解决的世界难题,研究动态高精度测量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装备,服务我国国防建设、经济民生等重大战略需求。

        (讲述人:李清泉,系深圳大学校长)

        (学术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王斯敏、严圣禾 本报通讯员 景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