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6日 星期二

    “隆平田”孕育新希望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王忠耀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6日 05版)

        【长镜头】

        在与建设中的“广州第二CBD”一水之隔的位置,鱼珠东南的珠江江心上,广州最后一个只能通过渡轮到达的小岛——大吉沙岛十分安静。该岛至今保存大片农田,岛民的主要收入仍以农业为主。

        又到了暖风绿青苗的季节,不过今年的大吉沙岛有些不同寻常。岛上竖满了鳞次栉比的喷灌设备,新添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几个大字笔力遒劲。昔日江心孤岛,正在蝶变为“都市锦田”。

    华南稻田的“隆平缘”

        由袁隆平院士谋划、选址、题名,集农业、科研、观光于一体,这个与“杂交水稻之父”结下不解之缘的现代农业公园,起源于一次高规格的拜访,一个发展高质量现代化农业的决心。

        2019年12月,广州市黄埔区领导带队赴海南省拜访袁隆平院士。对于建设“隆平国际现代农业水稻公园”和“隆平院士港”的提议和背后的诚意,袁隆平院士表示高度认可,项目很快进入实地考察和建设规划的阶段。

        2020年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受袁隆平之托,就水稻试验田选址进行了现场考察;2月26日,隆平公园正式启动建设,一期项目水稻种植工作全面开始,总规划面积约6662亩;4月28日,隆平公园正式开园;6月3日,广东省农业重大建设项目启动与推进会暨广州市农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黄埔区长洲岛举行,隆平院士港正式启动建设。

        “在广州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中,隆平公园给人们提供了与自然,特别是与农业生态环境紧密接触的机会。人们既可以领略传统的农耕文化,也可以看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看到采用最先进的育种技术培育的水稻、蔬菜和水果品种,以及无人驾驶拖拉机、收获机等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这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人们了解农业是立国之本、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谈到目之可及的项目价值,罗锡文院士颇为欣喜。

    两代“军校” 横跨百年

        乌涌码头,是进入大吉沙岛的唯一通路。“想不到吧,对面就是黄埔军校!”在岛上经营农庄的冯永祥笑声爽朗。仅仅一水之隔的长洲岛上,便是百多年前在中国近代史上威名赫赫的黄埔军校。

        “我们正在这里建设一个现代农业的‘黄埔军校’,给农业工作者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培养更多冲在现代农业第一线的人才。”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委会副主任廖宗文笑着谈道。

        “以前村民自耕自足,劳累了一年后不仅辛苦、收入还低,现在引进了这个项目,村民的年收入增加了,还给了就业的机会,建好后可能还会带动旅游业发展。”对于下沙社区董事长张矅三而言,常听人说起家乡即将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的“黄埔军校”,这令他非常自豪。

        岛民们增收致富的期盼,与黄埔区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的愿景,在隆平公园这个“交叉点”上完成了交汇。作为这一切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黄埔文化(广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黎学军喜不自胜。

    不落防疫 不误农时

        作为仅靠水路与外界相通的小岛,大吉沙岛受疫情影响不大,但严格的疫情防控下,今年的春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延后。“今年春耕比往年滞后了十几天,我们一方面将通过增加器械设备,提高效率,抢回时间;另一方面调整早中晚稻种植的比例,减少早稻面积,提高中晚稻比例,确保全年产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水稻种植项目合作企业中振智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家兴说。

        今年,将有1340亩优质水稻在大吉沙岛水稻公园完成种植,其中就包括30亩袁隆平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田,这离不开前两年区里的土地综合升级整治。早在2018年,黄埔区就对大吉沙岛及白兔沙岛实施了土地综合升级整治,并在次年完成了集体农用地承包约1790亩。如今,这1790亩耕地有了一个新名字——隆平公园一期项目。

        020—32075119,是黄埔区的春耕生产服务热线,每天7小时由专人负责接听受理相关诉求。张矅三对这个电话很熟悉。“疫情期间企业停工,种子、化肥、农药都缺,打这个电话,诉求反馈上去,很快有回音。”张矅三表示。

        “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落户广州市黄埔区,它是广东省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农业界的一件大事!”最近,陈家兴总能想起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在隆平公园一期项目开耕仪式上讲话时的激动劲儿。“隆平田”孕育着新希望。

        (本报记者 吴春燕 王忠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